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北京消息
中职教育“飘红” 就业率95.6%
发布日期 2007-04-19

经济观察网讯 面对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95.6%的高就业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表示:不能盲目乐观,仍需完善工作。王继平18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增高,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基本保持在90%以上。

记者18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

各省(区、市)就业情况是: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四川、大连、宁波、厦门等9个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其中上海、宁波、大连最高,分别为98.55%、98.41%、98.30%;天津、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陕西、青岛、深圳等10个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广西、青海等3个省(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接近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海南、甘肃、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2个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西藏等2个省(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下,分别为87.14%和86.34%。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具体情况是:2002年为94.6%,2003年为92.3%,2004年为94.3%,2005年为95.35%。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分不开。各地在工作中,一是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三是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河南、上海、广东、江苏、陕西等地都建立了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信息网络,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跟踪服务工作。(记者 焦新)

相关链接

教育部:对中职教育高就业率不能盲目乐观仍需完善工作

面对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95.6%的高就业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表示:不能盲目乐观,仍需完善工作。王继平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自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增高,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基本保持在90%以上。 

热点透视:全国中职扩招百万引发机制创新

连续两年扩招百万,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数字说明一切:2006年,全国中职招生741万人,扩招100万人的任务胜利完成;多个省份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有的地区中职招生数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 

2006年民办中职招生增长近三成

“民办中职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对中职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6年,民办中职学校增加540余所,比上年增长26.9%,与前两年的增长幅度18.2%和23.5%相比,增幅更为明显。

2006年加工制造类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最好

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根据统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5年、2006年,中央财政已投入37亿元,重点支持了763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46个县级职教中心和46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经启动实施。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