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铁“急刹” 地下大掘进或减速(2)
叶静宇
2011-05-18 07:25
订阅
 1  |  2 

不过,针对当前的“地铁大跃进”,王梦恕同时警告称,“现在地铁相互攀比十分严重,都在比公里数,希望在短期内竣工,尤其是出现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合同和不合理方案四大问题,导致事故频出,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谁的地铁?

地方政府对地铁又爱又恨:地铁是唯一一个由地方投资却需要国家审批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没有盈利前景但成本昂贵的投资“无底洞”。

背负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何城市对投资热度仍然不减?缓解交通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叫《梅陇镇》,这个地处上海偏远清静的小镇被上海人称为“乡下旮旯头”。1993年地铁1号线通车后,梅陇房产热销,一度成为独立板块,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一个繁华的居住区。

这个故事正在无锡惠山新城重现。地铁1号线北端挑起的惠山新城,在2003年还只是一个连城市边缘地带都称不上的乡下。地铁规划出台后,借由“地铁板块”的头衔,从无锡楼市的“价格洼地”一跃成为置业热点。同时,惠山新城因地铁而被作为无锡特大城市规划蓝图中的副中心,也是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之一,商业、房地产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推进。

此外,从无锡的城区商业新布局、对外招商引资的宣传中,都能频繁见到“地铁”二字。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条尚在图纸上的轨道,就能激活一大片郊区发展,也促使一个城市从单中心走向了多中心。设计用于城市“治堵”的地铁,客观上也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GDP增长、改变城市面貌和增加部分就业,这也是地方政府热衷于修建地铁的重要原因。

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秘书长张雁曾作过测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以“十二五”期间地铁建设投资1万多亿元计算,将拉动3万亿元以上的GDP增长。

而地铁推动城市社区的再造也被认为是一种进化,事实上,这种被称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开发模式早在二战后就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主要为了解决当时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设计,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以公交交通站点为中心,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同时,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

不过,这个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TOD模式进入中国后,在部分功能上已悄然发生了本土化的“变异”。一些尚未成片开发的地区引入TOD模式,地方政府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地方政府一种不错的“生财之道”。然而,地铁巨额的投资,也的确让地方政府倍受压力。2006年,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专家论证会上,该市财政局官员坦陈,南京市级财政已经无力负担这条线路23.97亿元的造价。

尽管如此,轨道交通建设依然是金融危机下对经济最强有力的拉动,因而也形成了2008年以来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急进局面。

急进的另一个原因,是因攀比而造成的竞争压力。

当苏州、无锡先后获批建设轻轨、地铁之后,同属“苏锡常”板块的常州有点坐不住了。有常州市民在网络上写道:“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常州又一次落后半拍,这就意味着在苏锡常板块被边缘化,常州如果不跟进,在投资环境、综合实力上就要丢分。”

这种将地铁视为区域竞争格局变化晴雨表的民间力量,与城市政府执著的地铁申报之路相互呼应,让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热上加热,以至于忘了考量深埋于地下的铁轨能否托起城市腾飞之梦。

巨亏的出路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年亏损10亿以上,上海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盈利,深圳则已测算出,未来五年深圳地铁亏损将达到220亿元。

尽管GDP连年名列全国城市的前十名,对无锡来说,未来地铁能否盈利,仍是一道难题。无锡市一名政府官员表示,无锡地铁要考虑借鉴“香港模式”,票务收入并不是重点,地铁周边收益,如房产、商业、广告等才是其倚赖的利润点,以期在30年内收回全部投资。香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城市地铁。

所谓“香港模式”,其核心实际上就是“地铁+物业”,把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经营等五个环节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实现规划更优、投资更省、客流更多、换乘更便、土地利用价值更高的效果。

不过,“香港模式”有其特殊的生长土壤,无法在内地“嫁接”,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土地政策。由于香港模式中的“地铁+物业”涉及的基本是经营性用地,地铁沿线土地又大量涉及农用地,以上土地政策的限制,基本上封杀了“地铁+物业”模式在内地的推广。

香港地铁公司与北京地铁4号线进行过合作,因土地政策,无法完全发挥“香港模式”的作用,其效甚微;随后港铁在深圳尝试完全的翻版,但方案一直未获国家批准而最终停留于纸面。

但香港模式中运用的“地铁+物业”理念,还是给内地的地铁建设及运营资金的筹措打开了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指出,现在很多地铁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相关部门对于融资和运营等问题的考虑都相对较弱。于是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借鉴“香港模式”,促进地铁沿线的房地产开发。从国内不断出现的地铁项目建设工程来看,捆绑式发展房地产业、传媒产业等方式,业已成为很多城市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大力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

能否破除巨亏的“魔咒”,对包括无锡在内的城市地铁“勇者”们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