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德国:借本土化跨越文化差异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德国投资注册设立公司仅仅是第一步。 接下来面对的是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管理和运作一个全新的公司。中国投资者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是如何克服文化冲突对企业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向您讲述三家中国公司在德国的成功管理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的问题。
座落在杜塞尔多夫的五矿集团是中国在德国投资的典范。这个主要从事钢材和原料业务的公司已经在德国成立了20多年。目前它的业务遍布欧洲各地,发展蓬勃向上。2007年五矿还在不来梅投资建立一个钢材加工中心。在过去五年中,五矿德国公司的利润连续每年翻一倍,营业额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五矿德国的总经理韩刚告诉我们,其成功的秘籍是实行管理本土化战略。公司目前80%以上的员工是德国人,德国员工从领导层到基层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层面,基本实现了本土化经营。当韩刚提到自己的德国员工时,满脸笑意:“德国员工工作认真努力、规范,十分敬业。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了解当地文化。尤其在沟通和营销方面,德国员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五矿提倡本地化的原因。”
对于跨文化面临的挑战,作为经营者的韩刚从未回避过。他认为跨文化的问题始终存在。比如 公司的中国雇员与德国雇员对业务理解就有差异,有时候差异还非常大。尤其是对市场的理解,对客户要求的反应等。“我们把这些文化差异和商业习惯的差异消化在公司内部。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在德国会得到德国消费者的认可。而我们购买的德国商品也会符合中国客户的要求。” 韩刚自信地告诉我们。
为此,他定期为员工举行一些讨论会或者举办一些轻松的活动,让中德双方的员工都有机会进行沟通,并且鼓励他们沟通。“沟通与协调是关键。”这是韩刚一再强调的。因此他要求中国员工尽可能地了解德国文化,同时也向德国员工介绍中国人是如何思维的。这些互补性的措施起到了效果,它使得这个公司的氛围宛如一个大家庭一般,非常融洽。而公司的业务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不断扩大。
另一家属于世界五百强的中国船运公司中远集团在德国的运营也十分成功。从1989年到现在,中远欧洲总部已经在德国汉堡立足了20年。目前在欧洲28个国家有56个分公司,近2000名员工。其中在德国就有近180人。中远的成功法宝是“人”。 汉堡虽然是中远公司在整个欧洲地区包括西北非在内的欧洲总部,但是仅有23名中方员工,而德国员工超过150人。这种本地化的政策保证了中远在运行中可以及时地融入当地市场。中远领导层与德国员工的关系和睦。中远欧洲公司总裁杨斌非常尊重德国员工的意见,并与工会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每年的员工大会,他会提前和工会进行沟通,及时向员工讲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设想。公司还为员工定期提供不同的培训。杨总认为在选择人才方面,中远在德国拥有很大的空间。德国作为一个物流大国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近250万人,约占德国总人口的8%。他们受过良好的培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专家预计未来十年,这个比例将会增加到20%。因此他对自己的德国员工评价极高:“德国的员工非常出色。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在欧洲德国员工是最优秀的。德国员工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工作有效率,非常守规矩,工作态度十分严谨、认真,工作方法也很好。他们对企业也很忠诚,具有自身的职业道德。”
与中远同属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宝钢集团也是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成功楷模。1993年宝钢集团在汉堡成立欧洲总部,其营销网络遍布欧洲、中东、非洲40多个国家。目前宝钢已成为在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中资企业之一。宝钢欧洲有限公司的老总叶萌非常重视跨文化的沟通和本土化的战略。他要求中德双方的员工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为此他还定期将德国员工送回上海培训,亲自体验宝钢的企业文化。他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母公司是中国公司,但我们身在德国就是一个德国公司。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德国文化,也不能忘记中国文化。要真正把工作做好,本土化政策十分重要。所以我学习德语,喜欢说德语。如果你不了解德国文化,不会这个国家的语言,就不可能在这里立足和开拓市场。”叶总的最终目标是20%的中国员工,80% 的德国员工。他认为,如果中国公司要在德国投资和发展,就该尽量多雇佣德国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成功。
由此可见,海外经营管理中跨文化的问题并非不可逾越。本土化的战略以及沟通是关键。中国投资者在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德国人才的高素质优势以及其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优势,在投资前应深思熟虑,仔细了解相关行业的市场特色和德中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有意向要来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直接询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ermany Trade & Invest)。该署是德国联邦政府下属的一个公司,主要任务是帮助希望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该署的行业分析专家将为有意来德的中国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战略策划、投资和发展项目以及法律和税收咨询。它为投资者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均为免费。该机构在北京设有办公室,并有中文网站(www.gtai.com/cn)联系方式:北京chen.chen@gtai.com
从“中国制造”到“德国制造”系列
寻找值得信赖的德国投资顾问
“德国制造”:除了机械还有什么?
把脉德国投资成本
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成功之路系列
五矿集团在德国成功的秘籍
中国航运巨鳄在德国的成功秘诀
北一的德国经验:参与但不主导
中兴通讯在德国的崛起
投资德国 宝钢与民企的共同经验
中国最大船运公司的德国经验
电讯业的明星企业华为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有望签署减排协议 | 2009-12-08
- ·“开胸验肺”的新密样本 | 2009-12-08
- ·结盟中国OEM厂商 “声卡之父”卷土重来 | 2009-12-08
- ·汇金副董: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应市场化解决 | 2009-12-07
- ·机构2010年投资策略 消费、资源两大热点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