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高管“赤膊上阵” 基金“一对多”明星效应奏效(2)
赵娟 李勇
2011-03-21 00:56
订阅
 1  |  2 

“明星”效应渐现

3月份,广发基金网站上的专户投资团队的目录中,已看不到封树标的名字,新的部门负责人是冯卫东。记者了解到,封树标已经离职,或将转投银华基金。

其实,除了成名后转战专户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随着时间的拉长和越来越多产品的出现,在“一对多”中成长起来的风格鲜明或业绩突出的投资经理渐渐在投资者中形成口碑,成长为圈中的明星。广发基金的封树标、海富通基金的陈静、大成基金的刘庆便是其中代表。

封树标在平安证券工作过9年,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09年加入广发基金,因业绩突出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其投资风格较为激进,业绩波动略大,2010年,他管理的产品收益率一度达到40%,广发精选分级去年收益率达28%。离职前,封树标在广发基金管理的“一对多”产品至少已有8只。

海富通的陈静曾就职于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海富通。去年他管理的海富通中信新兴成长收益率达25%。截至3月11日,他管理的两只产品今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0.2%和8.6%。

广发基金的刘庆从基金经理助理转做“一对多”,他管理的景瑞6号今年以来业绩突出,收益率已经达到12.9%,去年刘庆管理的在光大银行发行的一只产品收益率也达到17.9%。

海富通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总经理李骏指出,专户投资人的激励机制鲜明,同时投资风格与公募相比各成一路,口碑好的投资经理管理专户产品的规模并不会低于公募产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经理在专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一对多”的业绩效应已经反映在销售中。

2010年底,海富通、招商基金都有“一对多”产品被抢购,也有银行向基金公司点名业绩较好的投资经理管理新产品。

去年业绩较好的公司今年发产品仍较积极,如海富通、国投瑞银、大成。目前不包括已到期的产品,广发基金、海富通有近20只“一对多”产品,汇添富、国投瑞银、南方基金都有13-15只产品,招商基金、大成的产品数量也在10-20只之间,建信、工银瑞信两家银行系基金发行产品的数量也较多。

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的“一对多”发行步伐放缓。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坦言,银行渠道对“一对多”认同度并不高,去年业绩表现一般的公司产品发行已经比较困难。

“一对多”的销售主要靠银行和券商。目前,银行渠道的销售成本主要是客户服务费和尾随佣金,后者通常为管理费的40%-50%,个别公司还给银行提业绩提成;券商的要价主要在于交易量,交易量通常是销售量的30-40倍。

今年由于公募产品审批通道扩充,新基金挤占了部分“一对多”的发行精力,另一方面,“一对多”具有封闭期,银行客户经理更倾向于销售可以反复申赎的公募产品,同时“一对多”产品还要与同样开始在银行渠道发行的私募和券商的产品激励竞争。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