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曼与刘积仁相交多年,直到西曼卸任回国,刘积仁仍会在出差德国时看望他,交流业内最新动向,两人还会像年轻人一样,在德国的街道上将车速飙到200码。
他心中一动:“干脆你就上我这来吧。反正你也不用为钱工作了。”
“行啊!”后者爽快地回答。“今天我们就这么定了,你来做东软欧洲的总裁。”刘积仁当场发出邀请。
几周后,2009年1月5日,东软集团在欧洲成立全资子公司,西曼出任东软集团副总裁兼东软欧洲公司总裁。
刘积仁很相信自己选人的眼光,“我要找的一员大将,不仅有成功的过去,还能为东软规划未来,西曼好像就是为这个工作而准备的。”
很快,两人将欧洲并购的策略锁定在三大主要领域——手机、汽车、医疗,并基于这三大方向挑选可以并购的企业。
让中国“干粗活”?
首先是手机,西曼对欧洲手机厂商进行逐一筛选。从中选择了5家,再由刘积仁逐一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两个多月的甄别,目标锁定了SESCA——一家从事高端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业务的软件厂商,业务分布在芬兰各个城市。
2009年7月,刘积仁被安排在芬兰与SESCA的管理团队和员工见面。
“一开始,并没有人想到我们是来买他们的。”多数的被并购企业的员工都担心中国人要把他们的工作和IP(知识产权)拿走。
他精心准备了一个演示文档。他画了一个人满头打满问号的人,旁边写着:东软来干什么,会不会有安全的工作?
面对100多个面面相觑、表情或木然或敌对的被并购方员工,刘积仁说,“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彼此了解都不深这是事实,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们我为什么到这里来。”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可以用中国的价格和芬兰的质量和任何对手竞争。”他说。
一个小伙子马上站起来反驳:“我不同意,我们的好东西为什么要卖便宜?”
刘积仁笑道:“我特别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们的客户不这么想。”看见小伙子没有异议,他继续道,“定价权并不在我们的手里,而在一个竞争格局里。”
道理很简单,在过去谈一个单子,东软只能说自己有1000个软件工程师,而现在,东软可以说自己在芬兰有20个手机软件专家,能带领中国的100个工程师完成项目,这种成本和技术的优势一般客户都难以拒绝,拿单子会比过去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