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9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2022年度(第二十一届)受尊敬企业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发表了《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序章演讲。
何映昆主任表示,一些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勇挑大梁,对稳增长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次,从行业层面来看,着眼于全球的行业竞争已从过去企业界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作战的新竞争体系。第三个,从政策层面来看,如何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十分重要。
以下为何映昆主任演讲内容节选:
岁末年关,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的传播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压力。未来发展中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影响市场经济主体的短期经营策略和决策判断。
从中长期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国际经济环境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区间,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命题,而是一个精准的、高屋建瓴的时代判断。
我看到大会的主题是“最受尊敬企业”。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主体约1.6亿个,站在这样的关键路口何去何从,当下需要有更多的优秀企业能够作出表率,提振企业信心,为大家穿越寒冬树立榜样和示范。
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扭转,三季度延续恢复态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回稳向上。这种回暖态势,离不开一些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勇挑大梁,对稳增长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接下来,如何让这些优质市场主体持续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个层面的助力。
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其中76%都来自企业投入。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环境下,对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评价优秀企业的标准,创新能力将会成为最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从行业层面来看,着眼于全球的行业竞争已从过去企业界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作战的新竞争体系。这意味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能力,还有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助力。经过了多年发展,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已十分完备:我们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批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具备强大的韧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冠疫情给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加剧了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竞争的冲突,推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调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正在不断上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也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离不开重要节点上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链主企业与领军者对于产业链完整、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打造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个,从政策层面来看,如何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十分重要。世界经济正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为核心配置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总的来讲,培育优质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链融通,需要建立和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产业链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成长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一方面,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因此,未来需要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生力军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体系、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希望广大企业继续积极参与。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怕寒冬,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在穿越寒冬的过程之中,需要更多的企业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相信,在更多优质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之下,春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