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展雄
相较于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英美战争的知名度要低得多,1812年至1815年,大英帝国为了遏制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大举兴兵。
美军在强敌面前屡次失利,一路溃退,甚至连首都华盛顿都丢了。英军从加拿大南下,摧枯拉朽,占领白宫,还放了一把火焚烧。
在正规军节节败退、丧师辱国之际,未来美国的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登上历史舞台,此时的杰克逊是位民兵少将,他率领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奔赴前线。
1814年底,另一路英军登陆美国的西南部海岸,准备进攻新奥尔良,美方高层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这座城市,建国先贤杰斐逊此时退隐田园,他悲哀地判断,胜利的希望渺茫。
未曾想,安德鲁·杰克逊打出了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击退英军。《安德鲁·杰克逊与新奥尔良的奇迹》是国内目前仅有的关于这次战争的专著,另外还有《美国独立70年》,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阐述这场战争的宏观背景。
美国的民兵神话
在新奥尔良之战发生前,安德鲁·杰克逊只是田纳西的民兵首领,在偏远的边疆与印第安作战,没有多少人听说他的名字。在新奥尔良之战后,杰克逊一战成名,以此为功勋,在政坛一步步前行,直到1829年当选总统,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杰克逊入主白宫,证明了美国人对民兵领袖的爱戴,从建国以来,民兵模式受到了非理性的推崇。一个稍微有点军事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民兵的缺陷,当初北美十三州能够打赢独立战争,外援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法国给钱给粮,还派军事技术专家,给美洲的乡民们传授打仗经验。
但美国朝野上下,却出于政治因素,片面赞颂民兵的英勇神武。学校里从小教育孩子,美国人骨子里是追求自由的民族,革命先辈反抗暴政,人民群众斗志高昂,自发抗击英国统治者。装备落后、衣衫褴褛的民兵组织,凭着满腔的爱国热血,打赢了威风凛凛的英军。
邦克山战役的胜利,给了后人吹颂民兵神话的底气,此战是北美十三州宣布独立后,跟英军的第一场正式交手,一群从未经历战事的新兵,组成部队,打败了英军。往后两百年来,邦克山战役的事迹不断传颂,在美国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然而,民兵打赢的大仗也只此一场,其余关键性战斗中,都是正规军打赢的。民兵普遍有组织无纪律,没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各路人马不服从最高统帅的命令,他们打仗时,如若获得阶段性胜利,就心满意足,不能扩大战果;而失败的话,则一哄而散。革命者军队的习气更接近古代游牧部落,“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史记·匈奴列传》)。
最糟糕的情况下,各路民兵之间,还会内讧,同室操戈。在一次作战部署中,华盛顿请求支援,一支纽约的爱尔兰民兵到达后,跟南方人的民兵队伍发生争吵,演变成武装械斗,当华盛顿派正规军来维持秩序,刚才还在内斗的双方立马掉转枪口,攻击正规军。
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华盛顿打得非常艰辛,他请欧洲大陆的正规军军官来练兵。好不容易培养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华盛顿又不敢全部投入,一下子挥霍兵力,他在约克镇战役之前,尽量避免跟英军大部队正面交手,通常在打游击战。
建国之后,华盛顿多次提倡建立常备军体系,但没有实现。民主派对国父华盛顿怀有感恩、敬畏和忌惮的复杂情绪,他们害怕出现一个军事特权阶层,诚然华盛顿个人品行高洁,但难保下一个正规军首领会具备这样的美德。
民主派更偏好民兵组织,在19世纪,联邦的正规军维持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规模。南北战争是个特例,林肯当局实行中央集权,加强了军队的管理,而同时期的南方同盟国,却依然保留着悠久的民兵传统,因此南方军纪松弛,经常有人开小差,到了战争后期,逃兵的比例高达30%。南方同盟国总统戴维斯哀叹:如果每个服兵役的人忠于职守,我们不可能失败。
除了南北战争外,其余多数战争是民兵的主场,安德鲁·杰克逊就是一个民兵首领。他当过律师,跟朋友合伙进行过商业投资,34岁的时候,驰骋边疆,攻打印第安部落。在军旅生涯里,杰克逊挖掘出自己的天赋才干,他天生具备恩威并用的素质,杰克逊少将跟士兵们同吃同睡,获得同袍的爱戴,在战时紧急状态中,又坚持严刑峻法,在他的治理下,甚至能做到禁止部下喝烈酒。
第二次英美战争,获得英国支援的几个印第安部落,在美国西部发起边境摩擦。杰克逊率领的部队,与敌军周旋许久。在战事焦灼时刻,民兵要求解甲归田,因为服役期按照规定只有9个月,期满后便可离开,这种行为在当时极其普遍。杰克逊不许退役,最终引发哗变,杰克逊开来霰弹炮,宣布战事吃紧,任何人不得临阵脱逃,他还把炮口对准士兵们。
美国建立以来,还没有哪个民兵首领这么冷酷无情。哗变者打赌上司只是装装样子,不敢真的开炮。于是杰克逊命令炮手点燃霰弹炮的导火线,当炮手约翰·伍兹拒绝服从命令后,愤怒的杰克逊派出军法行刑队,枪毙了年仅18岁的约翰·伍兹。
哗变者退让了,在后来的岁月里,也不敢有所造次,这次镇压哗变的成功,树立起杰克逊的威名。后来杰克逊私底下,说到这件事,并不高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受的时刻。我感觉到了一位慈父的悲痛,迫于职责不得不惩罚他的孩子。”
但无疑,只有铁腕治军才能获得成功,杰克逊跟手下分享战利品慷慨大度,执行军纪起来,又不留情面,这种奖惩分明的制度,吸引了大批青年,甚至有印第安人前来投靠。
在新奥尔良战役中,英国人对面就是这样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英方出动60艘战舰和14000名士兵,也未能攻下新奥尔良城。而在谈判桌上,英美高层官员已经敲定了条约,英国海军按协议撤兵。
新奥尔良战役胜利带有一定程度的侥幸,而杰克逊这样的铁腕军人其实属于异类,但美国大众宁愿把这当成“民兵英勇无敌”神话的又一例证。
边疆开垦者VS工商业权势集团
在第二次英美战争,英军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老手腕,扶植印第安部落。新奥尔良扼守广阔密西西比内陆地区的出海口。事后有些军事评论家分析,如果英军的攻势更加猛烈,拿下新奥尔良,那么可以把合众国的边境封死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北美大陆上将会出现一个以印第安人为主体的国家,历史进程大不相同。
从利益上讲,美国各阶层对于开疆拓土态度各有不同,新英格兰(美国的东北部各州)的金融业工商业集团,不太愿意把人力财力用于攻打吞并印第安部落;中西部边疆开垦者持鹰派立场,积极动武,他们跟新英格兰人文化风俗大不相同,混杂有苏格兰血统,绰号为“灰胡桃居民”(Hickory因为他们穿的衣服布料差,土布用胡桃或核桃汁染色),安德鲁·杰克逊正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
新英格兰人的国民性为整洁、友善、勤劳、温和,而边疆开垦者脾气火暴,不拘小节。新英格兰擅长做买卖,经营放贷;边疆开垦者的价值观为崇尚战斗、鄙夷劳作,安德鲁·杰克逊平生经历过多次决斗,曾打死过他的对手。
新英格兰财富不断积累,社会顶端形成了一个名为“波士顿婆罗门(BostonBrahmin)”的小圈子。波士顿是五月花号移民建立的第一个大城市,“波士顿婆罗门”财力雄厚,人脉广泛,出产许多作家、政治家,他们以波士顿为基地,掌控全国金融业工商业命脉。著名的大文豪霍桑,罗斯福总统和布什父子总统都来自这个圈层。
这个小圈子以血统自矜,出身来历能追溯到五月花号,传承数代,很少接纳外人,圈子封闭,因此被外界比作为印度婆罗门种姓。《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谈到新旧富豪的异同,就明显影射到这点。如果说,美国还有比“波士顿婆罗门”更尊贵的政治集团,那就是华盛顿、杰斐逊所属的南方庄园主,但这个集团后来输掉了南北战争,从此随风而逝,正如那部描述内战的书名《飘》。
新英格兰的精英阶层作风文绉绉,说起话来也跟普通人不同。标准的美式英语有个发音特点,“R”音特别重,听起来像北京人的儿化音,这是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带进来的口音。但是“波士顿婆罗门”说话没这个儿化音,他们远离尘世凡夫俗子,发音没受到外界影响。有意无意之间,新英格兰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
在第二次英美战争前后,新英格兰权势集团的头面人物为约翰·昆西·亚当斯(政治家、外交家、律师,第六任总统),他主张扩展海外贸易,扶植新兴工业,对农业漠不关心,也因此无意于向西部扩张。安德鲁·杰克逊等灰胡桃居民领袖,与印第安人作战,几乎很少得到新英格兰上流社会的资金援助,这些人单打独斗,闯出一片天地,边疆开垦者们跨过蓝岭(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地段)山区,淌过密西西比河,迁徙到密苏里、密西西比、阿肯色诸州,最远抵达德克萨斯的荒漠。
在党派上,边疆开垦者站在民主党的中左阵营,对银行、大公司抱有敌意。美国开国早期半个世纪里,反对金融霸权的议题,比反对奴隶制的议题重要得多。奴隶庄园只局限于南方,银行则遍布全国。
更讽刺的是,经常发生奴隶主哭穷的现象,他们自称为纽约银行家的奴隶,因为南方奴隶主虽有固定资产,但缺乏流动资金,遇到大宗商品交易,就要找金融圈贷款融资,拿庄园产业做抵押。如果碰到天灾,棉花歉收,那么资产全部被银行拿走。中西部农民的情况类似,农民用土地作为抵押,买农具扩大生产,如果经营不善,家当也要被银行拿走。南部和中西部各州渴求更灵活的金融制度,在关税、货币汇率其他方面,也跟新英格兰人存在冲突。
1814年,美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乃至丢失了首都华盛顿,跟政局左右派系斗争不无关系。北美的企业家和富豪们对伦敦抱有好感,跟主战派不齐心,有的极端亲英派试图策划分离主义运动,撇开南部和中西部各州。马萨诸塞几个州的政客们密谋,建立一个名为北方联盟(NorthernConfederacy)的政权,准备日后成为大英帝国的卫星国。
幸好,安德鲁·杰克逊打败了英军,北美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全民庆贺胜利。亲英派见大势已去,垂头丧气,北方独立运动的计划胎死腹中。
杰克逊民主的降临
第二次英美战争在政治上,是工商业权势集团和农业集团的斗争。战后的连续几次总统选举,延续了这两个集团的斗争。
安德鲁·杰克逊的总统之路颇为曲折,他是一介武夫,原本无意于从政。相比当总统,杰克逊更喜欢策马原野、纵酒狂欢的生活。战争英雄这个盛名,反倒让他的日子更不开心。
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后,杰克逊成为首都华盛顿各路政客的焦点。有的派系意图提名杰克逊为总统候选人,意图借用他在公众的威望,而另一个派系为了防止此事发生,先下手为强,开动宣传机器,炮制杰克逊的丑闻谣言,四处散播。
在19世纪早期,总统职位的权力大小因人而异,入主白宫不一定有多么风光。换作他人可能会逃离政坛的是非恩怨,明哲保身。但安德鲁·杰克逊出身于边疆开垦者社会,带有苏格兰人的作风特点,正直、倔强、有仇必报。
敌人的污蔑反过来激起了他的胜负欲,杰克逊决心放弃无忧无虑的边疆生活,趟进党派斗争的浑水。1824年他第一次角逐总统竞选,然而过程异常艰辛,约翰·昆西·亚当斯凭借高层的政治内幕交易获胜。于是,杰克逊更加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度遭到腐蚀,他发誓要清除新英格兰的有权有势者。
下一次大选的苦战更加煎熬,1828年的杰克逊为了胜利,更加好斗。在外力的裹挟下,一个纯朴而正直的军人卷入恶性党争,最终推上了总统的座位。
安德鲁·杰克逊当上总统后,讨伐工商业集团,实行低关税、削减对制造业的补贴、缩减联邦政府规模。他任期内影响最大的举措为削减大财阀,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北美没有全国性的货币,各州自己发行一套货币,甚至有的县市也有自己的货币体系。
北方的银行巨子们,组建了具有准央行职能的合众国银行,企图以此建立金融霸权。1830年密苏里州发行纸币,后来市场突然通货膨胀了,合众国银行企图借此机会来干预州政府的财政事务,这事引发了诉讼纠纷,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即“克雷格控诉密苏里州案”。之前1818年的“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案情类似,同样涉及到金融事务。
合众国银行虽然具备了准央行职能,但归根结底不是政府控制的银行,在它的3500万美元的资本中,80%的股份为私人所有,私人股东控制了董事会五分之四的席位。
平民主义的安德鲁·杰克逊,认为金融精英阶层少数人不能统治国家,他在参议院积极奔走,一个议案提出,然后又迅速陷入争吵,搁置。在民主党中左阵营孜孜不倦的攻击下,1834年合众国银行倒闭,杰克逊自豪地说,“我杀死了银行”,并且把这句话写在了墓志铭上。
在反财阀的斗争中,杰克逊学会了怎么操控政党机器,怎么打击对手,总统的职能在他手里大幅度扩张。这就是美国政治的诡异之处,平民主义和铁腕强权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东部工商业集团给他起了个绰号AndrewKing“国王安德鲁一世”,他权力大,独断专行,像个国王。
即便安德鲁·杰克逊退休后,他的政治理念也依然存续下来。后来的范布伦,扎卡利·泰勒等多位总统都出自于杰克逊的派系,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也是一个杰克逊主义者(他的中间名就叫杰克逊,为了纪念安德鲁·杰克逊)。
安德鲁·约翰逊的父亲是酒馆的跑堂,他年轻时给裁缝当学徒,和鞋匠的女儿结婚,完全靠着个人勤奋获得成功,他不信任银行、大公司,痛恨工商业权势集团。
不过,有意思的是,新英格兰豪门慢慢逐渐转向,刻意效仿边疆开垦者的粗犷作风。20世纪初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原本出身特权家庭,有学问有涵养,他主动模仿边疆民众的作风,获得选民青睐。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总统小布什,他也出生于“波士顿婆罗门”,从政后特意改掉波士顿口音,说一口地道的德州口音,还经常打猎,把自己的形象打造成了一个粗野彪悍、充满男子汉气概的西部牛仔。
安德鲁·杰克逊这种平民英雄主义精神,对美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他的政敌也要东施效颦,模仿他的作风。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