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生态保证金遭挪用 山西资源整合后遗症(2)
2011-08-10 07:4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温淑萍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本是用于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恢复治理的一项由企业上缴的资金。但它的用途在山西长治市正在走向另一种“改革”。

环境遭破坏

“矿区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这是两个相差很远的概念。基础设施建设,与矿区的废水、地面塌陷、土地复垦也毫无关系,接替产业发展就更不用说了。”山西环保部门的人士认为,长治市的改革,与保证金的属性完全有别,城市的建设不应该瓜分矿山环境治理的钱,目前矿区生态问题的治理资金远远不足,而且急需治理。

柳林县的生态环境治理目前已步入艰难抉择境地。柳林县崖上村的居民住在窑洞中,全村100多个窑洞,有80个墙体出现裂缝,宽的地方能插进拳头,村民们认为,这与双柳煤矿的开采有直接关系,“经常能听到地下的放炮声,紧接着就是地震般的感觉。”

这里的村民传统的吃水方式是挖旱井收集雨水。目前,旱井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没了。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处于山沟底部的两处水源,现在一处完全干涸,一处即将枯竭。

村民们认为,他们的房屋裂缝、旱井渗水、天然水源干涸、道路塌陷,均是双柳煤矿开采导致的。

双柳煤矿的张书记称,煤矿开采造成地质灾害是肯定的,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煤矿。煤矿能做的就是按规定赔偿,赔偿了就完成任务了。

目前,双柳煤矿一天给一个村民2元钱的饮水补偿费,“现在是给钱,我们从很远的地方背水喝,有一天再远的地方也没水了,我们怎么办?”村民担忧。

崖窑上村所在的孟门镇,镇长贾立坚介绍,孟门镇有30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其中在矿区的行政村有20个,矿区的村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矿带来的影响,如房屋裂缝、水源干涸,“也就是地质灾害”。

贾立坚称,他上任以来,就协调、联系相关单位在全乡挨家挨户进行地质灾害普查,“乡里派两个人,县国土局地质科有两个人,他们得出的结果应该是科学、权威的”。

在贾镇长看来,移民是解决地质灾害的根本办法,但所需费用不是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力量可以解决的。

他认为最难缠的问题是,一个村庄的地质破坏,可能是邻村的采矿造成的,或者这个造成后患的矿并不属于镇或县管辖,如双柳煤矿隶属山西焦煤集团,而双柳煤矿每年的税费、保证金都会由集团统交省财政和自设专户,与孟门镇无关。因此,出资时协调难度很大。

斟酌后,贾镇长认为,解决矿区问题的权宜之计是,解决表面问题,如最重要的饮水,他们正在协调从水资源富裕的地方调水,通过在各村铺垫管道解决,而这几乎是一项浩瀚的工程。

柳林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魏桂锁的办公桌上,堆积着吼吼的房屋裂缝、地表塌陷的投诉信和举报材料。

5月份,山西有关资料显示,因煤矿开采,太原地面塌陷、地裂缝面积现达350多平方公里,浅层水源疏干的村庄82个,因地质环境破坏形成灾害、隐患的村庄达216个。近年来,太原市投入1.4亿多元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先后有20个村庄搬迁,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地质环境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