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815
导语:《婚姻法》新解释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 煤炭局长敛财3亿 大运安保之星

《婚姻法》新解释

以权利为刀,将婚姻关系的楚河汉界清晰切割出来,把婚姻浪漫化了的人们也许接受不了,但这正是《婚姻法》的真义。法律不是道德,它需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你若认为肮脏,认为无情,并因此怀疑婚姻、畏惧婚姻,那很可能不是以权利为本位的《婚姻法》的问题,而是你的婚姻观与世界观的问题。
                                                                                                     ——《经济观察网》

法者,所以“定分止争”。新司法解释的确能“定分”,依据物权登记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把夫妻之间没有约定,但在离婚时可能有争议的所有权问题,厘定得很清晰。但新规未必能“止争”,相反还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因为“物”权上公平的法律,在“人”权上就未必公平。
                                                                                                    ——《新京报》

法律虽贵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以其对公平和公正的诉求,一直是更有利于弱势阶层的:没有法律,强势阶层可以无所约束地欺凌弱势阶层。但在转型的中国,人们不难发现,强势的有产者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在法律上,完全凌驾于弱势的无产者之上,“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三)”只是提供了一个新例子。
                                                                                                    ——《东方早报》

处在观念、制度、人身依附关系急剧变革的时代,什么样的婚姻家庭想象才符合我们的最终目的?婚姻法律规则又应当捍卫什么样的终极价值?
                                                                                                    ——《燕赵都市报》

婚姻不可能完全交付给法律来规制,还需要向社会文化修补来求诉。“只见房子,不见婚姻”不是一场法制讨论,而是“算计的婚姻”越陷越深。
                                                                                                    ——《华西都市报》

在看待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所引发的争论,不仅仅是个在婚姻中的财产归属和利益关系问题,也不仅仅是个择偶观和婚姻观的问题,将其放置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它其实折射的是房子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问题。
                                                                                                    ——《长江日报》

对于财产(包括婚前房产)的分割,如果没有兼顾女方的这种贡献,难免有悖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两性分工。从而导致表面上的个体公平,可能损害社会学意义上的广义公平。
                                                                                                    ——《广州日报》

“从此不用再为房子结婚”,这是从婚姻法新解中梳理的理念。如果能让婚姻告别谋利时代,回归情感本质,那无疑就是一次对情感的重大救赎。
                                                                                                    ——《重庆时报》

这次婚姻法新解的积极意义,其实不难理解。毕竟,谁买房子归谁,那合买房子就归双方了啊。这意味着,最高法的新解,其实是在鼓励年轻人好好一起奋斗,而不要希望通过傍大款嫁给富二代这样便捷的途径。
                                                                                                    ——《扬子晚报》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

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落后地区更不易躲避环境的污染,一部分是由于医疗化学知识和环保意识的缺乏,更多的则是源于利益表达渠道和话语权的不对等。
                                                                                                    ——《长江日报》

为何这一起污染事故迟迟得不到媒体的报道,污染地区的公民到底费尽了多少周折,冲破了多少利益罗网,才将消息传递出来,当地政府在信息封锁上,又做了什么样不光彩的事情呢?
                                                                                                    ——《新京报》

事实已经证明:瞒报不仅不会带来社会稳定,反而会导致无谓的民众恐慌,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铬渣污染事件被瞒报了两个月,不是一句道歉或感谢所能敷衍过去的问题。会有政府官员应瞒报而遭遇问责吗?
                                                                                                    ——《华西都市报》

事前不积极防范,事中不诚心介入,事后不严厉追责,“铬污染门”背后有着“污浊”的监管。而要肃清“污浊”根源,使监管人员恢复守望者、监护人的角色,不仅要下狠力完善监管惩戒机制,更得改革公职人员任用机制,使他们的去留都让民众说了算。
                                                                                                    ——《武汉晚报》

煤炭局长敛财3亿

公务人员经商没有人去管,假退股也没有人管,违规生产也没有人管。郝鹏俊成了告不倒的“不倒翁”,关键还是有人在纵容他、保护他、庇护他,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新京报》

“三亿局长”案,远不止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不深挖“发财路”的铺路者,不反思和堵住煤炭领域的监管漏洞,小官大贪的土壤就不可能真正铲除。
                                                                                                    ——《京华时报》

郝鹏俊被绳之以法了,但那些出面说情,甚至干扰调查,对案件侦查设置障碍的人有没有受到党纪国法的问责,倒是民众非常关心的问题。
                                                                                                    ——《西安晚报》

大运安保之星

当一种制度在无形中逼着一个人必须往前走而不得回头时,它一定不是一种有“温度”的制度。即便在这样的制度中,孙震被塑造成了热爱工作的英雄劳模,他对社会未必会有好的示范效应。因为在这样的英雄模板中,基于人性中必须有的爱与关怀被省略掉了。
                                                                                                    ——《青年时报》

将一个破碎家庭的悲剧不合时宜地拔高,并以此彰显某项活动如何得到了百姓支持,却让人后背发凉。我们需要榜样,但绝对不是孙震这种被刻意塑造的“悲情劳模”。
                                                                                                    ——《齐鲁晚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