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前的乔布斯
导语:坏乔布斯让人痛不欲生,好乔布斯则魅力四射让人无法拒绝

李翔

《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这本出版于2000年年初的传记,描述的是乔布斯第一次复出前后的故事——那时还没有iPod、iPhone和iPad。它描述的是从巅峰落下的失败、垂死挣扎、随后意外的成功,还有乔布斯各种耸人听闻的怪癖与巨大的性格缺陷,描述的是天才的阴暗面。书的结尾甚至在暗示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正在面临新的危机,“史蒂夫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取得了耀眼的成功后,自大骄傲的内心就开始膨胀,一步一步走向失败。在尝遍了失败带来的否定和羞辱后,他又大彻大悟,继而重新攀上人生的巅峰。他每一次重生时,自我毁灭的倾向都如影随形。”

而在10年之后的情形是:套用大师德鲁克的一句话,“怀疑史蒂夫·乔布斯就是怀疑成功”。如果用取得的成就来衡量,这个怪才可谓无损名誉的“全身而退”。他缔造了公司史前所未有的辉煌,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衡量。《财富》杂志将乔布斯评选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十年企业家时评价说:“企业家若能重塑任何一个市场,已堪称毕生成就;而在四个行业都能如此真是闻所未闻。”这四个行业是:个人电脑、音乐、电影和移动电话。也很少再有人提及乔布斯性格中的缺陷,因为他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的励志演讲,他成为一位带给人启迪与温暖的宗教领袖式的人物。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从一个暴君变成一个民主国家的领袖。他消灭了坏乔布斯,而让好乔布斯存活于世。

这本书从乔布斯被苹果公司驱逐出去讲起。对于熟悉苹果公司历史的人而言,史蒂夫·乔布斯和约翰·斯卡利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他以改变历史的名义邀请后者加盟,又被后者在1985年放逐。对乔布斯而言,那段经历“如同离婚”。接下来乔布斯经历了短暂的中年危机。他抛售了所有苹果股票,只保留一股。这在财务上不是个明智的决定,会让其损失数亿美元,但增加了他的传奇性。在他精神不振时,朋友们担心他会自杀;而当他稍微振作一些,头脑中又会产生各种古怪的不问世事的念头——他的钱当然也足以让他做到这些怪事儿。有一次他突然打给约好共进晚餐的老友说,他不能赴约了,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加利福尼亚,此刻正在法国南部,而且他不打算再回到硅谷,他想像一个落魄艺术家那样,在自我放逐中了此残生。对方听罢,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但是如果乔布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无数种荒诞不经的方式度过余生,他也就不是乔布斯了。他就只是个悲剧色彩更浓一些的保罗·艾伦(微软联合创始人)或史蒂夫·沃兹尼克(苹果联合创始人)。性格中的一些东西让他意欲证明自己的第一次成功并非偶然。就像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中的周润发一样,他只想证明,自己失去的东西,自己一定拿得回来。

所以他创办了试图和苹果公司竞争的NeXT。尽管NeXT拥有明星创始人和优秀员工,也有很好的投资人:传奇商界人物罗斯·佩罗和日本佳能公司,但是它的产品销路不佳、亏损日趋严重,唯一的亮点是操作系统。苹果公司一天卖出的电脑就比这个挑战者一年卖出的还多。套用如今商业媒体常用的冷嘲热讽的语调,就是该公司具备所有条件,唯一欠缺的是成功。再次创业7年之后,乔布斯面对的是一场败局。“追随者弃他而去,朋友不再信任他。曾经对他宠爱有加的媒体也大肆批评。他的钱用光了,一大笔财富就这么挥霍殆尽。过去的几年,他赚了好几亿美元,而如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20多岁时,腰缠万贯,享誉全球,如今他三十几岁,却成了什么?”

皮克斯拯救了他。自从1986年从以《星球大战》知名的大导演乔治·卢卡斯手中买下皮克斯后,乔布斯一直对这个动画制作公司不闻不问。他只是无意中买了个贵点的宠物。但是《玩具总动员》让皮克斯一朝成名。然后,乔布斯以硅谷老兵对资本的敏锐和电脑推销员的三寸不烂之舌力促皮克斯公开上市,让自己重返亿万富翁名单,也赢得了重回苹果公司的资本。

接下来的事情同样耳熟能详。包括斯卡利在内,苹果公司先后换了三任CEO,第三任CEO收购了NeXT,造成了乔布斯以顾问身份重返苹果,并且最后成功上位。

但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还不在于作者阿兰·道伊奇曼描述的这种绝地大反击,而是他以一颗八卦之心描述的关于乔布斯的各种轶闻——当然,是以“发掘人性”的名义。和大部分作家一样,他相信,流言蜚语再往前一步,就是更深刻的人性。在他发掘的这些轶闻中,让人吃惊的至少包括两点。

第一点,如今人们对乔布斯的审美已经毫无异议。单是看看苹果产品精美的设计就会让人折服。可是阿兰·道伊奇曼说,其实十多年前,乔布斯对自己的审美和品位还毫无自信。他的方法是最保守的:“在他欣赏的一大群人中,找出最受欢迎的那个,相信那个人的品位,那就对了。这样就能保证他的选择永远稳妥得当,而挑战经典,拒绝时尚,是他怎样也不愿意做的”。他和你我一样谨小慎微。但是只要乔布斯找到自己应该信奉的那个人,他就会全面出击,吸收关于这个人的一切。

第二点,同样,如今人们对乔布斯掌控与引领潮流的能力也毫无异议,而这本书说,乔布斯其实是个总比当代精神慢几拍的人。在已经没人想做嬉皮士时,乔布斯却一直模仿嬉皮士;在乔布斯对鲍勃·迪伦推崇备至时,迪伦那时正处在低潮。原因是,“他想表现得比真实年龄成熟些,因此他模仿几代以前年轻人的品位和行为”。

那时候,他最热衷的话题之一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女朋友——他从来不缺乏女性仰慕者,也是朝三暮四的高手;对人才,他最擅长先勾引,再践踏,追求你时说得天花乱坠,一旦你加入了他的公司,等待你的只能是无休止的凌辱——“如果你要靠史蒂夫的赞扬过活,那你会崩溃的,因为他绝对会当众羞辱你”;对待媒体,他是个超级势利眼,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需要媒体时友善好客,不需要媒体时傲慢无礼,记者胆敢问触怒他的问题,他会拂袖离去;他也欺骗他们,答应的专访从不兑现,说是独家,背地里却邀请其他媒体共同前来;你也可以说他厚颜无耻或过度自信,当微软控制97%的操作系统软件业务时,他对比尔·盖茨说:“我们两人加起来,拥有桌面系统的整面江山。”

他的恶行和他的功绩一样,罄竹难书。总之,有两个史蒂夫·乔布斯,一个好乔布斯,一个坏乔布斯。坏乔布斯让人痛不欲生,好乔布斯则魅力四射让人无法拒绝。

不过,自从乔布斯凭借着iPod、i-Phone和iPad这些产品再度登顶以来,采访乔布斯比十年前更加困难,而乔布斯本人也更加隐秘地躲在了苹果公司巨大光环造成的阴影中。没人再知道好乔布斯和坏乔布斯之间的斗争究竟进行得究竟怎样。《财富》杂志记者撰写的《乔布斯的秘密日记》中,甚至设想那个真实的乔布斯早已悄悄隐退,而把苹果公司CEO的位置让给了年轻的俊杰。

如果故事真的如此进行,那么只会让人更加兴奋。但我们的确失去了他。而要想知道他在2001年之后十年的详细情形,唯有等待他的授权传记的出版。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