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拍照,无论是否店内客人,二郎都很配合
二郎特别乐意与客人聊天
二郎写的日语常用对话
分量超大的海鲜饭
“米花二郎神”
论食物不是最美味,论环境不是最好、论历史不是最长、论价格不是最低,但“米花餐厅”却依然拥有世界各国源源不断的回头客,成为筑地市场当之无愧的一朵奇葩,而性鲜明的米花二郎先生则是筑地绝无仅有的神人。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Hello,welcom”、“你好,欢迎光临”、“광림을 환영한다”……一进门,头戴NY棒球帽的二郎飞快地用各国的“欢迎光临”测试着来客的国籍。起初以为他就只会用不同的语言说那一句。没想到落座之后,他竟用流利的中文向我们介绍菜单,接着又分别用英语、韩语与邻座的西方情侣以及韩国的一家三口侃侃而谈。据米花熟客介绍,除此之外二郎还会说粤语和印尼语。再看墙上,贴满了各国文字的菜单,都是用毛笔写成,这些可都是二郎亲笔墨宝哦。我们惊呆了,很难相信如此国际化的一幕竟发生在保守的筑地。
虽然已是年近50的人,可二郎却活泼、俏皮得像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店内前台只有他一人张罗:他一边斟茶、点单,一边开玩笑,一边收拾碗碟,一边传菜,间隙之中还忙着同时教几桌客人说一些超实用的日语,如“…onegai shimasu ”(请给我…)“kore ikura desuka?”(这个多少钱)。不但口头教,还用双语对照写在纸上送给客人。二郎就像一个上足发条的陀螺,欢快地四处转动着。
鳗鱼饭是米花招牌菜,鳗鱼由第四代主厨米花一夫用家传100年的江户前古法,以炭火细致烤出。鳗鱼烤的外焦里嫩,酱汁香浓,肉质却松软细腻。我虽不太适应过于浓郁的焦香,但却乐于体会这种朴拙的风味。日本菜大多小碟小碗的,可米花的菜品却分量惊人,鳗鱼饭是又宽又长三段鳗鱼,烤鸡肉饭肉多得在碗里堆成小山,鸡肉串也是我所见过最结实、大块的。喜知次这样的珍贵鱼种,同样价钱,别家都是上一段,米花却是大方端上一整条。最震撼的是1500日元的海鲜丼,生鱼片厚得可以直接立起来不倒,直径七八厘米的带子以及大虾、赤贝等六七种海鲜满满一碗。菜品分量大,用料也好,吃得我担心他赔本。不过,二郎的妈妈米花美智枝女士透露,餐厅是家族经营,并且是有老交情的中盘商那里进货,所以才能卖出这样的价格。朴实可口的饭菜,实惠的价格,让米花不但吸引外国游客,也拥有本地忠实食客。熟客边吃还边帮忙得不可开交的二郎照看炉子上的茶水:“二郎君,水开啦!”
拍照在筑地餐厅是很不受欢迎的事,在米花却恰恰相反。只要有人举起镜头,无论在店外,还是店内,二郎都能雷达般扫描到,立即摆起POSS。上菜时二郎还不忘嘱咐客人:“先拍照再吃哦。” 第二次光临米花,二郎先生掏出自己的卡片机要帮我和菲利普照相,他说“你们是熟客了,下次再来就可以去那里找自己的照片了。”米花店门左边的墙上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国客人的照片,其中不乏明星与政要。二郎得意地指着一幅春联说:“看,这是马英九和萧万长送我的。”另一件让二郎骄傲的东西是一本描绘筑地美食的漫画,米花餐厅和二郎的介绍在书中占了不小的篇幅。二郎逢人就把漫画书拿出来讲解,还将它扫描进电子屏,放了好几个在吧台上滚动播出,里面还有米花菜品的图片,以及二郎骑大型摩托的拉风照。
前台与厨房距离不到5米,可二郎却总是用对讲机与后厨忙碌着的家人传话。有人怀疑他是在装酷,二郎坚决否认,说那是因为母亲耳朵不灵光。说完又大笑着拿对讲机摆poss照相。别看二郎爱搞怪,可说起正事却很谨慎。我在日本新闻中听说筑地市场要拆迁别处,原址将建奥运传媒中心,引起许多商户不满,因为嫌市场新址污染太重。问及二郎看法,他谨慎而圆滑地说,这里太旧太窄,搬过去新地方会宽敞很多。说完便立即岔开话题。
日本餐厅名店众多,为了在短暂的旅程中尝到尽量多的店,我们从不做回头客。可为了可爱的“二郎神”,我们破例吃了一次“回头草”。日本美食杂志说米花有着“沼泽一般的魅力,一旦爱上就难以自拔”,果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