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陷阱:中国面临的制约
导语: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种既得利益格局,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渐进式的改革,就更容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了。这样的基本利益格局形成后就要求不要往前走了,要维持现状,希望把我们认为的所谓过渡型体制定型化,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体制,这个体制是最有利于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这种情况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这样一个转型陷阱

 

 

副标题: 关键问题

主编: 胡舒立 王烁  

出版社: 线装书局

by孙立平

我今天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背景是什么,可能会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究竟在什么地方;第二个是社会建设究竟应当建设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

转型陷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现在社会建设面临的最基本的背景是什么,我想讲的概念是“转型陷阱”。现在社会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制约条件,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判断是很重要的。现在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好像这两年的情况跟原来有点儿不太一样,有人说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死亡,总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种种说法的背景是什么?现在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解释,叫作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槛,过不去了,比如拉美国家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大家担心中国的国民收入到了4000美元左右时,是不是也要遇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中国不是拉美,不是菲律宾,不是马来西亚,中国面临的是很独特的状况,中国会面临的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转型陷阱。

那转型陷阱指的是什么?过去我们总是假定说改革或社会转型有一个起点,有一个终点,起点就是过去的计划经济,终点就是市场经济,扩展一点说就是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改革和转型的过程就是从起点走向终点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忽略了一种可能性:当我们从一个起点在往终点走的时候,在中间每一个点上都有可能停下来。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种既得利益格局,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渐进式的改革,就更容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了。这样的基本利益格局形成后就要求不要往前走了,要维持现状,希望把我们认为的所谓过渡型体制定型化,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体制,这个体制是最有利于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我们假定有一个房地产商,对他来说什么样的情形是最好的?当然是能够用行政的方式廉价拿到土地,然后盖成房子,在市场化中把房子卖出去。现在的情况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是最有利的,这样就有可能把这些东西定型下来,形成混合型体制。

这种情况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这样一个转型陷阱,这个转型陷阱的种种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有一次我去某地,晚上区长请我吃饭,就两个人,他说你知道我今年最难的是什么吗?今年最难的是拆迁任务100万平方米,这和我的乌纱帽连在一起,拆完了还当区长,拆不完区长别当了。我说拆哪里,他说拆哪里都行,只要拆出100万平方米。我们现在不是经济停滞的问题,而是走火入魔,陷入畸形发展,而这与转型陷阱有着密切关系。 

转型陷阱的特征是权力与市场结合

提出转型陷阱的概念,对现在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究竟身在何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处在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也不是处在中间的过渡状态,而是处在一种结合了新旧体制的混合型体制的定型过程中。现在对新的体制,混合型体制,最好的概括就是中国模式。

具体来说,转型陷阱概念的意义,有以下几种:

第一,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明确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理解现在改革的主题集中在哪儿。现在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今天的既得利益者要固化现有的发展状况。在此情况下,将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绑架国家、绑架社会的现象。

第三,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改革遇到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现在改革处于停顿状态,我觉得问题不仅仅来自既得利益集团,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当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滥用了改革,败坏了改革的声誉,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改革失去了基本的认同。现在很多人都在呼吁重新形成改革共识,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改革共识已经相当困难。

第四,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看清楚种种困惑现象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发展会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为什么只能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形的措施会常态化、体制化,所有东西的背后都是有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转型陷阱的逻辑。

本文收录于《中国2013:关键问题》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