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电:不一样的国际化(2)
导语:最为传奇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利比亚,中国水电不仅没有损失,还从尚未完工结算的项目中多收了六七亿元的工程款。

 如果没有与世界银行、国际承包商、国际监理机构在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菲迪克条款下,长达数年的合作,中国水电也很难树立起合同就是法律、受其严格规范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其他中国公司眼中是模糊的,它们虽然签订合同,但同时通过行政手段和各种关系协调,绕过合同,同样也参建国内诸多大型工程项目。

世界银行依然按照惯例对二滩水电站实行国际招标,全球知名的大坝工程承包商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中标二滩大坝工程。英波吉罗向二滩水电站工程派出项目管理团队,但施工作业需要中国当地技术工人的配合。中国水电旗下的水电8局在大坝建造上实力强,英波吉罗寻声而来,找到水电8局合作。水电8局派出总数达上万名工程师和劳务的大军,与英波吉罗合建二滩大坝,接受英波吉罗项目经理、一个被8局人亲切称呼“老扎”的老外统一管理。

依然像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布革一样,在二滩,中国水电是学生,老师是国际知名承包商英波吉罗和世界银行。水电8局局长朱素华说,二滩是8局国际业务一个起点,让8局从合作的外方身上学到很多国际工程管理经验,另外一个大的收获是锻炼了一批具有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的队伍。

世界银行助推中国水电国际化改造第三个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当属1996年开工的巴基斯坦巴罗塔水电站。如果说二滩是一个家门口的国际化项目,跟在外国承包商的后面,那么巴罗塔水电站则是中国水电为承包商进军海外的一次独立作战。

巴罗塔水电站位于印度河中游,世界银行提供贷款并附加条件公开招标。中国水电8局在巴罗塔又遇到二滩并肩作战的英波吉罗,只不过现在两者的身份从过去同门的师徒变成相互竞技的兄弟。朱素华说,“英波吉罗以他的资金和管理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那个时候我们给他当学生。几年以后我们成长起来,也以资金和管理作为核心优势,与他处于同一个水平,参加世界银行巴罗塔水电站的国际招标。”

结果,英波吉罗中标巴罗塔水电站上游引水闸坝和56公里长的引水渠道工程,项目经理仍然是水电8局在二滩时熟悉的老扎。以水电8局为主体的中国水电中标厂房枢纽,中标价2.5亿美元,这是我国当时在境外承揽的投资额最大水电项目,也是水电8局第一次走向海外独立作为承包商的大型工程项目。

水电8局依据二滩水电站建造时学来的管理模式,组建精干的项目管理团队,最多时120人,成员90%以上来自先前参加过二滩项目,有着相同经验的管理人员。采用工程管理蓝本依然是世界银行主推的菲迪克条款。所有这些游戏规则,对水电8局都不陌生,一切都必须遵守菲迪克条款和世界银行招标守则。

在巴罗塔7年工程建设期间,水电8局经受住了多次风险考验。李积平曾经在巴罗塔工地上工作了5年,他列举出种种风险:经历了军事政变、南亚核试验危机、南亚大地震这些重大事件,还有当地地主阻工上百次,因为巴基斯坦土地私有,业主方没有完全解决与地主之间的征地矛盾,影响他们工期5个月。

水电8局在巴罗塔最大的一次考验是美国9·11危机后的战争风险。美国为了报复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武装,对阿富汗部分地区实施军事打击。巴罗塔工地距离阿富汗只有170公里,周围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如果巴基斯坦卷入战争,这里有可能成为军事打击的目标。

一时间,巴罗塔工地上十几家外国公司纷纷撤离回国。英波吉罗项目经理老扎怀着老朋友的感情,数次劝说水电8局赶紧撤离。眼看战争风险日益临近,老扎见劝说无效,自己和他的项目管理团队撤离巴罗塔。他们这一撤,引水工程停工8个月。

中国水电对可能的战争风险在中国驻巴大使馆的指导下,作出预估和应对预案,不到最后一刻不撤离。整个巴罗塔工地,只有中国水电一家外国公司在坚守,坚持施工建设。

最终战争风险没有发生,英波吉罗公司反被巴基斯坦业主巨额索赔。李积平说,“老扎一下子搞砸了,他这个项目没有干好,被索赔后亏得厉害。后来他也被公司免职。”

巴罗塔水电站是一个竞技场,等到工程结束,这个由英波吉罗公司亲手传授的徒弟水电8局,反超洋师傅。“巴罗塔项目之后,我们8局跟英波吉罗在其他国际工程项目上碰到过几次,竞争实力已经不在一个水平上。越到后面,他看到我们(去竞标)基本不做。现在已经从水电承包商领域退出,改做项目咨询了。”朱素华说。

从鲁布革到二滩再到巴罗塔,以及其他的国际项目,中国水电在世界银行附带条件的贷款项目下,按照世界银行的要求和规则作业,先是扮演一个学生角色,虚心向世界银行学习,向全球先进的工程承包商学习。然而,对于中国其他从事工程建设的央企和大型企业来说,它们的成长经历中缺少这一课。

一位在京沪高铁建造上给中铁公司配合的建筑商说,“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带有军事化风格,可能前身是铁道兵部队的缘故,干活的时候让我们‘先干不说’、‘干了再说’,计量的时候让我们什么先计量,什么后计量,最后再来调剂,有一套复杂的游戏规则。”“先干再说”实质是抛开了合同,后期用协商的办法来安排组织生产和工程结算,这是一种不规范、人为因素起作用的工程管理模式。它与国际通行的管理蓝本菲迪克条款最大的冲突是,后者把合同视为圣经,真正视为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依据。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大型企业没有得到诸如世界银行长期对其管理模式重塑和理念熏陶,对国际工程建设的要求和规则还不太熟悉,这也是它们在海外部分项目要不到欠款或者亏损的一个原因。

中国水电未来最大的市场、成长最快的空间,被锁定在海外。“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将近50%,而非洲的水电开发才百分之六七,潜力巨大。我们国际业务还会持续增长。”王志平说。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走出去已是必然,在驶向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一支支舰队中,由世界银行对其基因改造的中国水电,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央企同门兄弟的特质。现在,这支独立的舰队希望在国际市场航行得更远。

(本文图片均来自受访者)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