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改革年。世情党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中有忧、稳中有险。坚持底线思维,远近结合,综合施策,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部署2014年工作时,如是说
埒核心关注埒
国家发改委正式组建11年后,首次将新一年定义为“改革年”。这既可以视为是中国经济领域改革的权重部门对外界“只发展不改革”的回应,又可以理解为决策部门在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
产能过剩、城乡二元矛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大政府小市场等等,这些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用改革来化解。而仅靠小打小闹的政策改变,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体制需要触及根本、触及利益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决定先改自己,再改别人;先放权,再发展。2014年,外界有诸多理由期待国家发改委的改革之年,将会发生什么。
埒2014年政策扫描埒
■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价格检查,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
■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坚决遏制新增违规产能,多策并举优化存量产能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狠抓环境治理,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
■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
■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
■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埒政策点评埒
与以往几年相比,国家发改委2014年工作重点变得更加宏观,对具体市场行为的干预和调控明显减少。诸如企业补贴、网络消费、蔬菜物流等问题的调控和部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等大政策和大事情。这一变化是可喜的,政府对市场的细枝末节管得越少,意味着企业的自主权越大。政府对大政策和大事情的规划做得越好,社会预期也就越稳定。政府加强监管和公共服务,企业着力创业和商业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要想依靠内生力量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但要把大事做好,也不容易。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划分的宏观调控上下限,国家发改委要在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三个核心目标中找到那个黄金平衡点。尴尬的是,没有人知道黄金点在哪里。对国家发改委而言,以改革为抓手,把已经确定的大政策落实好,为消费、外贸、投资这三驾马车保驾护航,让百姓更放心地投资和消费,让市场更公平,就是中国经济最需要的黄金点。
——张向东(本报记者)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