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出走后怎样?

赵周2014-02-21 22:39

有个富翁到海边度假,看到一个渔夫每天都是只打一会儿鱼就歇下晒太阳。富翁过去问他,你怎么每天只工作这么一会儿呢。渔夫说,这就够吃用了啊。富翁说,你多打鱼就能多挣钱,就能买一条渔船去深海捕鱼,就能挣更多钱,就能雇人帮你打鱼,然后,你就能像我这样度假晒太阳了啊。渔夫懒洋洋翻个身,说我现在已经在晒太阳了。

这个段子在《读者》还叫《读者文摘》的时候就刊发过。想起它来,是因为最近看到有网络媒体拿这篇文章说事,评论说这是典型的鸡汤文,实际上渔夫晒太阳和富翁度假根本不是一回事:富翁是经济自由了,渔夫不过是得过且过。

普通教育学(pedagogy)假设,小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所以需要有老师来给出学习方向,安排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方法,督促学习进度。而成人教育学(andragogy)则认为成人学习应该是自我导向和内在驱动的,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增加能力、自我实现……而主动学习。实际情况中我们却看到,很多成人在职场的时间越长,就越少有学习的动力。难道说,有些人就是心智上永远像小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无法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吗?

不是的。成年人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未必想到,自己想要的可以居然通过学习来实现。比如,想要富翁那样的自由。

要过年了,你想要哪天回家?实际是哪天放假?你是想多在老家陪父母几天吗?实际你有几天假?——每年春节前,网上都是铺天盖地对铁道部的抱怨和嘲讽。这个时段之外呢,网上的抱怨和嘲讽多数指向政治,因为它限制我们诸般自由。仔细想想,给你回家过年造成最大障碍的,可不是铁道部,而是你所在的组织;对你自由限制最多、占有你人生最多时间的,也不是政治,而是你为了换取工资和其他回报而甘心加入的一个又一个“组织”。

几年前,朋友推荐我看《杜拉拉升职记》,封面上的宣传语是“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朋友说,看到了在组织中的生存智慧,我说,我还看到悲凉。

冰雪聪明,用在控制难搞的下属,用在对付混蛋的领导,用在打动领导的领导,用在小心翼翼地和每个人保持最恰当的远近,锱铢计较地和每个人维系最有利的距离——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竭尽全力对组织献媚:“你看,我最适应你。”

杜拉拉们,还记得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满足之后,你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就是能在组织中左右逢源吗?你的尊重需求就是能贴上某著名组织管理者的标签吗?你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唔,自由若不在,“自我”在哪里?

有些人想得开,过年若请不下假来,没人拦着我不能辞职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鲁迅先生先知先觉,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评论道“ 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于是,人们把想要的“自由”修正为“经济自由”,说服自己为了这个梦想,有必要在××岁之前把一切献给组织。问题是,第一,这样是否一定能在预计的时间达到经济自由,如果考虑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的变数的话,如果你不是生一个娃而是生俩的话;第二,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交给组织换取薪水,留下垂老之躯去享受自由,这笔交易是否值得?

查尔斯·汉迪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在牛津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加入壳牌公司工作。“回想起来,我在壳牌的日子是多么舒服啊,上级把我的一切都安排好了;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无法认同他们优先考虑的事情。受了别人(甚至是你并不尊重的人)的利用,完成你不认同的目标,生活里最让人不安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或者组织是如何运转的。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使得人们工作得不开心,也没有效率,而且往往会失败。在我看来,有时候组织会成为禁锢人类灵魂的监狱。我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就经常会有这种体验。”

他后来写了好多书,第一本就是研究组织——《组织的概念》,其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组织想要的其实是人的产出,为什么人都把自己的时间卖给组织呢?

——你能相信吗,这个问题以前居然没有人问过。

他在后来的书里面尝试回答自己的问题,并在任何场合宣传他的理念:他呼吁组织尽可能地把每项工作都以工作成果来定义,然后,只要能购买到所需的成果就不必雇佣全职员工。他建议职场人尽量脱离组织,成为“组合式工作者”——“‘组合’的概念,包括人们从事的一切不同类型的工作(有偿工作、志愿工作、研习工作、家政工作……)。其中有偿工作有两种形式——所谓的 ‘工资工作’和‘付酬工作’。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酬金是按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而薪水和工资则是按工作的时间来支付。酬金是由工作者计算并提出的,工资则是雇主说了算。”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把工作成果而不是时间卖给组织,从而赎得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那个晒太阳的段子才不是鸡汤。因为富翁的经济自由可望不可及,而渔夫那样的自我安排工作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规划学习和实践而实现。

如今查尔斯·汉迪被称为“欧洲最伟大的管理哲学家”。越来越多的组织在用各种方式来实践汉迪的理念。比如逐渐流行起来ROWE,“以成果为标准的工作环境”(Results-Only Work Environment),企业任由员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唯一的标准就是成果。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实行ROWE的公司,员工可以一直在家上班,根本不来办公室,公司甚至不会为他设立办公场所,从而省下一大笔开支。

而你,每年卖给组织2000小时的你,经济自由遥遥无期的你,如何把汉迪的理念拆为己用呢?——不妨在下个春节假期,让这个问题来引导你设计未来七年的自我导向和内在驱动的学习规划。

“人应当得到自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

“我现在提醒想要成为组合式工作者的各位,实现工作的自给自足,最长可能会花上7年时间。”

(作者系“拆书帮”帮主、成人学习研究者、资深企业培训师,著有《这样读书就够了》。本篇中所有引文均引自查尔斯·汉迪《思想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