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立与独立

2014-04-11 23:41

吕品

几个星期前,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星期日早晨的时事分析节目中,主持人安德鲁·马尔正在采访苏格兰首席大臣、苏格兰民族党领袖沙尔蒙德。在这个直播环节中,马尔向沙尔蒙德提问说如果苏格兰独立,将如何解决苏格兰的欧盟成员国资格问题,在稍带火药味的对话中,马尔说道:“我得说(如果独立后的苏格兰被要求重新申请欧盟成员国资格的话),我觉得这会很困难。”沙尔蒙德当即插话:“等一下,这是你个人的观点,还是BBC的官方立场?”马尔答道:“都不是。我对此没有任何观点,BBC也没有任何立场。”

虽然马尔立刻澄清他的“会很困难”说法并非表达自己立场,而是在重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观点,但在节目过后,民族党发言人依然公开批评BBC偏袒,并要求BBC澄清其在苏格兰独立公投中的立场。这场全民公决在今年9月举行,将决定苏格兰居民是否支持独立,民族党是目前苏格兰地区的执政党,苏格兰独立一贯的积极倡导者,也是这场全民公决的发起者。沙尔蒙德指责BBC在报道中偏袒反方立场,他的理由不仅仅是BBC作为媒体有很强的影响力,更是因为作为一家公共传播企业,BBC不仅要提供公共服务,还必须在报道中保持中立。

在英国,中立报道(impartiality)当然不只针对BBC,而是对所有传播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要求,但由于BBC是最大的媒体,拥有一个24小时新闻频道、一个议会政治频道、四个综合电视频道,还有十多个电台和多家地方电台等,所以BBC是否做到了中立报道,往往成为各方的关注点。不过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BBC的公共媒体的身份,其收入依靠英国每户每年缴纳的“电视执照费”维持,在2012-2013年间,BBC的总收入达51亿英镑,其中超过36亿英镑来自电视执照费。作为BBC收入来源的直接提供者,英国公众对BBC的要求当然更为苛刻。然而在对“中立报道”的理解上,许多人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政治立场为基点,一方面希望BBC保持公正,反映各方声音,另一方面又总觉得BBC对己方观点报道不足,偏向对立面,所以对BBC报道的批评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是同时来自观点对立的阵营。

其实“中立”并不要求每一个节目都给辩论双方各一半的时间,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让不同观点都由相近的表达机会,在BBC电视电台上,能经常看到带有某种立场的报道,但除了在节目中给予反方一定空间外,BBC还会在其他时间、其他平台上给其他观点提供表达机会。不过在BBC的时事节目、特别是采访和辩论中,常常能看到主持人谨慎地平衡嘉宾观点,同时半开玩笑地说“我没有任何观点”,这需要出色的现场控制能力以及对谈论主题的深入了解。

正因为如此,BBC对它的编辑、主持的要求往往很高,这些人也经常成为受攻击的靶子。马尔本人是苏格兰人,所以沙尔蒙特大概不能攻击他心怀大英格兰主义。但是在其他许多场合,BBC工作人员是否有政治倾向性往往是政客和其他媒体选择的打击点。最近BBC电视二台著名的晚间时事评论节目《新闻之夜》聘请了一位经济事务记者邓肯·维尔登,立刻引发了右翼媒体指责,原因是维尔登曾经是英国工会联合会的经济学家,而聘请维尔登的《新闻之夜》主编伊恩·卡尔兹,曾经是左翼报纸《卫报》的副主编。在右翼媒体看来,这显然是BBC内部左派们做的手脚,企图操控BBC新闻导向。

说BBC在新闻报道上有左派倾向,不是什么新鲜事。担任过BBC政治事务编辑的马尔本人,就曾批评说BBC报道有自由派偏向,还认为造成这种偏向的原因是员工中多数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中产,思想上往往偏向自由派立场。BBC电台四台旗舰时事节目《今日》著名主持人约翰·亨弗里斯最近还指责BBC“管理过度”、“一直带有自由派偏见”等等,和马尔的观点类似。

但是,根据英国卡迪夫大学讲师麦克·贝里对BBC的新闻报道的分析,保守党政客在BBC时事节目中的出镜率比工党政客高出50%还多。他选择了2007和2010年两个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在几个重要话题上,BBC通常以右翼观点作为报道框架,比如在报道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上,一般会选择“欧盟对英国是一种威胁”作为视点,赞扬欧盟的报道属于少数;又比如在BBC的商业新闻中,商业企业代表出镜的次数,远远高于工会代表。

其实在BBC的编辑主持中,来自右翼媒体或是带有右翼政治观点背景的也相当多。接替马尔担任BBC政治事务编辑的尼克·罗宾逊曾是右翼“保守党青年会”的主席,BBC商业事务编辑卡马尔·艾梅德来自右翼报纸《星期日电讯报》,BBC新闻总监詹姆斯·哈丁在就任这一关键职位之前,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泰晤士报》主编。当然不要忘了,兼有维护和监督BBC之责的“BBC托管会”的现任主席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前保守党主席。

但是如果光凭员工背景就判断其报道倾向,就未免过于简单了。BBC是公共机构、国家媒体,但并不是政府喉舌或是反对派的扬声器,BBC的员工都知道这一点,并引以为自豪。看BBC的政治新闻报道,很难看出尼克·罗宾逊年轻时还是保守党积极份子,也不会觉得《新闻之夜》立场左倾。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加盟BBC的一般都认同公共媒体理念,富有专业精神,能够放下自己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平衡报道。如果BBC有让人批评之处的话,可以说是在处理中立报道上过于小心谨慎了,有时为了平衡而显得趋向保守。英国议会科技委员会在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就批评了BBC在有关气候变迁的报道中的编辑方针,指出尽管“人为因素造成全球变暖”已成共识,但为了显示其“中立”,BBC还是给了气候变迁否认者许多空间,结果是一种“虚假平衡”(false balance)。

公共媒体最容易被人指责为“受制于”政府,在报道中如何做到不偏不倚呢?除了依靠公众监督和员工的专业素质之外,BBC的策略还包括从经费来源上摆脱“吃人嘴短”的嫌疑。我每年会收到一张缴纳电视执照费的通知,说明只要我家里有电视可以接受电视信号就必须缴费,拒缴电视执照费属于刑事犯罪云云,然后附上各种缴纳方式,这和其他税费的征收流程是完全分开的。其实电视执照费可以算是一种税,与其浪费资源单独征收,何不并入税收系统,再由政府转给BBC?然而长期以来BBC一直坚持电视执照费与税收分开,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从财政部拿经费”的现象,既与政府撇清金钱关系,又可以防止被政府攥住钱袋子。

不过政府还是可以在BBC的经费上做手脚,本届联合政府一上台,就立刻冻结了电视执照费,不再每年随通货膨胀指数上涨,同时取消了外交部对BBC国际频道的经费支持,又要求BBC出资支持地方电台电视台等,这些在实质上都是在削减BBC经费。在英国有相当一派势力认为BBC规模过大妨碍了商业传媒的发展,或是公共媒体本身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这些人一般都是保守党的支持者。最近就有一名保守党议员要求修改法案,把拒缴电视执照费从刑事最改成民事罪,理由是起诉拒缴电视执照费浪费公帑,这一提案在议会获得不少支持,连首相府也表示有兴趣采纳,但BBC就担心此举将会鼓励拒缴电视执照费的行为,一些观察家则认为这是右翼势力试图从经费上钳制BBC。最后政府采取了折衷方案,决定对这一提议进行评估,一年之后才有结论,估计BBC暗自松了口气。

对BBC经费最具有威胁的,是每10年一次的BBC宪章评估,对BBC经费的增减、对BBC可从事活动的评审等等都可能发生在宪章评估中,是BBC与政府直接交锋的时刻。下一次BBC宪章评估将于2017年举行,在BBC看来,最大的威胁是政府决定取消电视执照费,改成自愿缴费收看制,这将从根本上动摇BBC的经营理念。当然更有可能是政府以此为威胁,继续消减BBC经费,压缩BBC规模。

所以BBC面临的难题是除了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显得不偏不倚之外,还必须证明自己“物有所值”,要显得自己在不断地“提高效率”——有时就是缩减规模的代名词。最近BBC管理层出台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取消针对青少年观众的BBC电视三台,将这个电视台的所有节目改成只在网上播出。许多人担心另一个规模较小的频道、BBC电视四台将会是下一个“提高效率”的牺牲品,现任BBC总裁托尼·霍尔曾经做过10多年的皇家歌剧院院长,如果在他任上BBC砍掉了这个文化艺术频道,那将是件很有讽刺意义的事。

对自己在“物有所值”上的挣扎,BBC倒还是抱着一种轻松的态度,最近在BBC电视二台播出的《W1A》是一部以BBC总部邮政编码命名的电视系列剧,这部讽刺喜剧的主角是BBC的“价值总裁”,一个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干什么的职务,剧中展示了BBC这样大机构内部必然的官僚臃肿、盲目无序的状态,在BBC总部大楼实地拍摄,很受欢迎。这样一部恶搞自己的电视剧,BBC倒是坦然得很,据说连总裁霍尔都将客串演出。

《W1A》是BBC另一部讽刺喜剧《2012》的续集,两部剧集的男主角都是在《唐顿庄园》中老爷的饰演者休·博内威利。《2012》把伦敦奥运会组织部门拍得混乱无能滑稽可笑,但实际上伦敦奥运组织得相当成功。自嘲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从《是,大臣》到《幕后危机》,都是产自BBC的精彩节目。所以说,只要英国人还保持着拿自己开玩笑的劲头,就说明他们的自信心还没有消失。尽管BBC在报道和经费上面临着长久的挣扎,但多半还像过去那样,能够跌跌撞撞地走出一条公共媒体的生存发展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