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一优 分化转型

2014-06-27 22:00

睿信地产研究中心张成荫 冯亚 李琳

作为地产界一年一度的盛会,2014年第十一届蓝筹地产评选活动受到了业界的积极响应和高度关注。本次蓝筹地产评选活动共收到参选申请60余份,回收问卷40余份。最终评选出蓝筹总榜企业29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非上市公司3家。

蓝筹地产经营分析

201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蓝筹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趋势,整体实现了审慎经营和稳定增长,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规模、运营效率、营销模式、管理水平的差异,也使得蓝筹地产企业的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就总体而言,蓝筹地产企业规模增长稳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利润率继续小幅下滑,但资产收益率相对稳定;业绩增长平稳,保障倍数维持较高水平;资产和土地的周转率维持稳定,三项费用率逐步下降;资金面与负债情况相对稳定;土地储备与存货进一步扩张。

1. 企业规模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013年,国内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均展示出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场面,在这样的利好背景下,蓝筹地产企业作为业内极具代表性的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快速扩张,实现了销售和规模的高速发展。规模性房地产公司在市场回暖时表现突出,其广泛而均衡的市场布局及资源整合优势成为规模效应充分发挥的有力支撑;而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借助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或对市场的准确把握等,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规模性企业继续保持其领军位置,万科集团、绿地集团、保利地产、中海外地产、碧桂园、恒大地产等6家蓝筹地产企业实现签约销售额突破千亿。成长型企业发展迅猛,包括阳光城、泰禾集团、奥园地产、旭辉集团等在内的中小型企业均实现了超过50%的销售额增长。另一些企业借助其独有的产品塑造及销售能力、有效的股权激励等,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如碧桂园、融创中国等。

2013年,蓝筹地产签约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平稳扩张。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6%达到81428亿元,销售面积增长17%达到13.1亿平方米。蓝筹地产整体表现优于行业总体水平,签约销售额增长33%达到14855亿元,销售面积增长23%达到1.4亿平方米。蓝筹地产整体市场占有率连续5年稳步上升,2013年达到17%,处于历史高位。

蓝筹地产发展速度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整体行情弱势的年份体现尤其明显。如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落至1%,而蓝筹地产逆势上涨,录得高达33%的增幅。但是随着蓝筹地产整体规模的逐步提升,这种超越行业的高速发展将逐步回落,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2013年,蓝筹地产规模持续扩张。平均总资产增长30%达到1365亿元,净资产增长28%达到358亿元。增幅均较2012年有所回升,处于历年较高水平。

业界规模最大的万科集团2013年总资产达到4792亿元,较上年增长26.5%。一些规模中等的企业则录得较大幅度规模增长。

2. 利润率进一步下滑,收益率稳定

2013年,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仍处于下行通道中,蓝筹地产企业虽整体优于大势,但各企业仍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以缩短开发销售周期、提升运营效率、强化内部控制等策略,有效保障了总体收益水平的稳定。2011年后半年至2012年,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动荡期,多数企业选择降价促销等方式提振销售。这一时期实现的销售在2013年集中进入结算,拉低了2013年的总体利润率,土地及建安成本的逐步上升也削薄了整体利润水平。2013年,以高端产品为主打的企业依然实现了较高的利润率水平,如方兴地产、合生创展、金融街、中海外地产等。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如华夏幸福、合生创展,也实现了不错的盈利。以招商地产、富力地产、金融街等为代表的大量持有经营物业的房地产企业,得益于其均衡的业务结构,也表现出不错的盈利能力。

2013年,蓝筹地产平均毛利率31%,较五年最高值下滑7个百分点;平均净利率16%,较五年最高值下滑5个百分点。利润率的持续下滑迫使地产企业进一步提升效率、控制成本。

2013年,蓝筹地产净体资产收益率保持平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与上年持平;平均总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小幅下滑,为4%。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蓝筹地产企业的逐步发展成熟,其资产收益率可能进一步小幅下滑。

3. 业绩增长稳定,业绩保障倍数较高

2013年,蓝筹地产总体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再创新高。万科集团、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外地产、碧桂园、华润置地等6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00亿元;泰禾集团、华夏幸福、佳兆业集团、华润置地、金科股份、合生创展等6家企业的营业额增长率超过50%。净利润方面,蓝筹地产总体增长稳定。以纵向数据来看,2013年规模性企业净利润平均增幅在20%左右。

2013年,蓝筹地产总体业绩增长稳定。平均净利润达58亿元,增幅24%,平均营业收入361亿元,增幅36%。2011年至2013年,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增幅稳步攀升,经营稳健。

2013年,蓝筹地产业绩保障倍数高位稳定。2013年为0.96,较上年小幅回落,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为下一年结转收入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 周转率稳定,三项费用率逐步下降

2013年,为应对利润率下行压力、保障业绩增长,大部分蓝筹地产企业采用了提升周转速度、缩短开发周期的策略。阳光城、融创中国、华夏幸福、碧桂园、新城控股、中海外地产、泰禾集团等7家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突破0.5,其中阳光城0.896的总资产周转率创下房地产行业历史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超越行业的高周转在长期难以维系。

2013年,蓝筹地产企业纷纷加强内部管控,通过管理能力的提升降低成本费用率,抵制利润空间的收窄。中海地产、龙湖地产、新城控股的三项费用率均低于5%,行业标杆万科集团的三项费用率也低至5.7%,利润空间得到一定的保障。

2013年,在房地产行业效益下行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囤地模式已不足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行业整体利润率回落将成为常态,企业间的盈利能力与业绩分化将加剧,蓝筹地产企业既要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线与区域布局,通过标准化开发提升效率,又要采取积极的内部控制与流程管理策略,减少内耗,控制各项成本,以实现更具质量的成长。

2013年,蓝筹地产周转率稳定。总资产周转率为0.4,与2010年水平相仿,略高于2011及2012年;土地储备周转率连续四年稳步攀升,达0.16,处于历史高位。土地储备周转率的提升,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单纯的囤地盈利模式已经结束。

2013年,蓝筹地产三费费用率持续回落。三费费用率为8.72%,连续三年稳步回落。随着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行压力增加,各企业均通过积极提升管理能力控制利润漏出,这一点在三费费用率上得到了显著体现。

5. 资金面与负债相对稳定

2013年,蓝筹地产的购地扩张拖累了经营性现金流,但销售额的提升使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得到强化,融资性现金流的大幅增加为未来的稳健经营带来压力,资金面总体稳中趋紧,负债水平小幅上升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2013年,多数蓝筹地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同时受市场回暖、销售规模增加影响,企业扩张速度加快,融资性现金流入创历史新高。大规模的债务负担在市场下行期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013年,部分采用高杠杆加速扩张的蓝筹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这部分高杠杆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债务结构、规避运营风险,防止扩展速度影响发展质量。

2013年,蓝筹地产资金面情况相对稳定,融资性流入大幅增加。平均净现金流入为24亿元,其中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32亿元,投资性现金净流入为-38亿元,融资性现金净流入为95亿元。2013年,蓝筹企业发生大量融资行为,这一情况与2010年类似。多元化的融资、积极的财务行为增加了资本投入,有利于活跃市场。但需引起注意的是,融资在现金流中的比重过高,对资金链安全性带来影响。

2013年,蓝筹地产负债情况基本稳定。资产负债率为74%,自2010年之后保持稳定,但较2009年上涨了8个百分点;净负债率(去除预收款)达225%,连续五年逐步攀升。高速成长阶段不断扩张的负债水平,在行业下行时会带来较高的资本成本,预示着未来可能存在较大的偿付压力,建议企业注意内部控制,审慎负债。

2013年,蓝筹地产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大幅攀升。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达19%,处于历史高位。以样本数据来看,一些企业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超过30%。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的攀升,意味着股权杠杆不断加大,通过信托等方式进行股权夹层融资比例加大,而且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使得各企业纷纷调整开发模式,企业间项目层面及资金层面的合作逐步增加。

6. 土地储备与存货扩张

2013年,受销售状况良好的影响,蓝筹地产企业积极增加土地储备,为后续发展积累基础。充足的土地储备满足未来4-5年持续增长的开发需要,也为资产规模增长提供了保障。

201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上向适应市场化、建立长效机制转变,三四线压力加大,蓝筹地产企业回归一二线城市的战略布局更为明显,一二线城市的土地新购比例增加,土地成本持续攀升。

2013年,受市场整体回暖和对后市的乐观预期的影响,部分企业在2013年主动补充库存,蓝筹地产企业存货规模继续扩大。保持合适的存货量是支撑房地产企业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础,市场上行期房价的上涨也会推动存货的升值。但存货增长过快不仅对企业资金面产生压力,更在市场下行期面临减值风险,因此未来企业的策略制定层面需更多考虑提升库存去化能力。

2013年,蓝筹地产土地储备继续扩张。平均总土地储备面积3345万平方米,增幅20%,较上年大幅增加;平均权益土地储备投资额204亿元,增幅66%,较上年有所回落。

2013年,蓝筹地产新增土地储备均价大幅攀升。平均新增土地储备均价为2624元,较上年上涨22%。不断攀升的土地成本给未来的盈利空间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2013年,蓝筹地产土地储备更加激进。新增土地储备投资额/营业收入为0.57,新增土地储备投资额/签约销售额为0.42,均处于历年较高水平。

2013年,蓝筹地产平均存货达到786亿元,增长率28%。存货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化压力,高周转类企业的压力将更明显。

下转 47版

上接 46版

蓝筹地产核心指标分析

1. 规模性

2009-2013年蓝筹地产整体销售情况走势良好。其中签约销售额、营业收入、销售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增速保持稳定。5年间销售规模实现翻倍甚至更高幅度的增长,2013年签约销售额中位值达到366亿元,营业收入中位值实现260亿,销售面积中位值位于200万平方米。增长率方面,签约销售额、营业收入增长率均稳定保持在30%左右,销售面积增长率平均仅为20%左右。

1.1签约销售额

签约销售额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中位值翻倍增长,由2009年的150亿上升至2013年的366亿。高位值增幅更加显著,由2009年的634亿上升至2013年的1700亿。2013年,上榜前十名房企的签约销售额基本超过500亿元,前六位房企更是进入千亿俱乐部。其中登顶榜首的万科集团 2013年实现签约销售额1709亿元。

1.2签约销售额增长率

签约销售额增长率方面,2010-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表现平稳,成长性企业表现突出。中位值在2011年触底后 略 有 反 弹 ,2013年 达 到31.5%。高位值持续走高,成长型房企表现突出。其中阳光城在 2012、2013两年连续突破200%的高增长率,创造行业神话。在上榜前10位房企中,快速增长的企业分为三类:1.房企自身体量小,执行高周转策略,如:阳光城、泰禾集团,其总资产周转率分别达到 89.6%,50.4%的行业高水平;2.成功运用有效的激励模式和销售模式,如:碧桂园,近年采用跟投加股权激励模式充分调动了一线的积极性,确保项目运营效率的提升和销售增长;3.企业产品塑造能力及销售能力强,如:融创中国通过精准的定位目标客户和强大的销售能力,开展高端产品线,实现了规模提升。

1.3营业收入

与签约销售额类似,营业收入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中位值显著增长,除2011年有小幅下滑以外,由2009年的75亿稳步上升至2013年的260亿。高位值持续增长,由2009年的489亿上升至2013年的1354亿。2013年,上榜前十名房企中万科集团凭借1354.2亿元营业收入高居榜首。

1.4营业收入增长率

与签约销售额增长率类似,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表现平稳。中位值在2011年跌至24%的低谷后略有涨幅,2013年达到49%。高位值持续走高,基本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2013年,上榜前十名房企中泰禾集团位列第一,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135.5%。

1.5销售面积

销售面积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中位值基本保持在200万平方米水平,2013年达到260万平方米。高位值自2009年起大幅增长,在2012年起增速放缓,维持在1500万平方米水平。2013年,上榜前十名房企中前四家突破千万平方米,其中碧桂园更是超过万科,成为销售面积规模最大的房企。与签约销售额进行对比可发现,碧桂园在销售面积规模超过万科,而在销售额方面并未超过,这或与碧桂园采取低单价策略有关。

1.6销售面积增长率

销售面积增长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稳定趋势。中位值在2012年实现小幅攀升至37%后又在2013年回归平稳时期的17%。高位值在2011-2012年增速放缓后,在2013年大幅上涨至246%。回顾2013年上榜前10名房企,大多数处在行业中游水平,发展策略偏激进,增长率较大。对此需要注意的是,在注重增长速度的同时,需夯实管理基础,在体量增长到一定规模后适度放慢脚步,警惕经营风险。

纵观近5年蓝筹地产整体销售规模趋势,成长势头良好。但仍需注意销售额增长率高于销售面积增长率所表现出的房价攀升的波动风险。

2009-2013年蓝筹地产整体资产情况走势良好。其中总资产、净资产均实现稳步增长,增速保持稳定。5年间资产规模实现翻倍增长,2013年总资产中位值达到1018亿元,净资产中位值实现353亿。增长率方面,总资产增长率稳定保持在30%左右。而净资产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

1.7总资产

总资产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中位值由2009年的452亿元攀升至2013年的1018亿。万科集团在五年里一直占据总资产高位值,从2009年的1376亿元飞速增长至4792亿元,在短短五年内实现3倍增长。

1.8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出现小幅下滑。中位值由2009年的39%下滑至2013年的30%。2013年泰禾集团录得161.7%的总资产增长率。在2013年榜单前列的企业中,多数为成长期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仍需注意控制风险,稳中求升。

1.9净资产

与总资产类似,净资产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大幅增长。中位值由2009年的158亿元激增至2013年的353亿元。高位值更是在五年内实现翻倍增长,由454亿元飞跃至1054亿元。万科在2013年净资产大幅增长,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1.10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处于稳定水平。中位值保持在25%水平,高位值从2011年起大幅飙升,实现翻倍增长。2013年泰禾集团以114.4%的高增长荣登榜首。在剔除上市注资的影响后,榜单内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高发展速度。

总体来看,2009-2013年蓝筹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但需注意总资产增速高于净资产增速带来的高负债风险。

2. 盈利性

随着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的整体盈利能力略有下滑。毛利率、净利率中位值在2013年分别小幅下滑至30%和14%。由于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稳定在8%左右,净利率的降幅小于毛利率降幅。这体现了在整体行业直接成本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注重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是维持高净利的重要保障。

2.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下降趋势。中位值在2011年达到顶峰37%后下降至2013年的30%,高位值也由2011年的54%下降至2013年的44%。这表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直接开发成本上升,盈利性降低。纵观榜单前十名房企,高毛利的房企特点分为三类:1.主打高端产品线,单价高,如:方兴地产、合生创展、金融街、中海外,其中金融街凭借26162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成为卖的最贵的房企;2.土地成本较低,如:合生创展、华夏幸福;3.持有经营业务比重高,带来高毛利润,如方兴地产、招商地产、富力地产、金融街等房企均在投资物业上的比例较大,其直接成本大幅低于开发销售物业。

2.2销售净利率

与销售毛利率类似,销售净利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呈下降趋势。中位值从2009年的17%下降至2013年的14%。高位值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由2009年的54%下降至2013年的27%。榜单前十名房企与销售毛利率榜单类似,究其高净利背后的原因,除与上文高毛利原因类似外,还体现在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如中海外),以及大幅的持有物业增值(如华润置地,2013年其持有物业增值高达56.4亿元,远超行业均值)。

2.3三费费用率(营业收入)

三费费用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保持稳定。中位值基本保持在8%。这表明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良好。上榜企业中以中海外表现最为突出,蝉联成本控制最佳企业,这也是成为高净利房企的重要保障。

2.4平均销售均价

平均销售均价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实现上涨。中位值由2009年的6132元上升至2013年的10090元。和上文利润率指标对比发现,均价上升,利润下滑的原因是土地建安成本增加。金融街连续三年成为卖的最贵的房企,在2013年均价达到26163元。这或归结于金融街高比重的商业地产,2013年金融街商业地产实现销售149亿,占总销售额三分之二。

2.5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方面,大幅的持有经营面积可以带来较高的毛利润。较高的持有物业增值可增加企业的净利率。但是需要警惕持有物业增值带来的净利润虚高。虽然房地产整体行情在近年有所回暖,但逐年攀升的土地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因此,需要在购地时更加谨慎,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在资产收益率方面表现平稳,在资产运营效率方面表现突出。2013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中位值分别为4.2%,20%。总资产周转率、土地储备周转率分别为38.4%,13.2%。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拐点的到来使得囤地模式不再适用,高周转可为房企带来回报最大化。

2.6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方面,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整体略有下滑。中位值由2010的顶峰6%下滑至4.2%。中国海外发展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2-2013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23%,8.69%。

2.7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2013年继续维稳。近五年中位值稳定在15%-20%区间。2010-2013年,融创中国和恒大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融创中国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 51%,2013年为27.5%;恒大地产2010年45%,2013年29%,尽管从历史数据来看存在下行趋势,但在行业内仍名列前茅。

2.8总资产周转率(签约销售额)

总资产周转率方面,2013年继续维持稳定。中位值38.4%,较上年小幅增加,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近五年来稳定在40%左右。阳光城2013年实现总资产周转率89.6%,创历史新高。融创中国也是高周转的典型代表,其总资产周转率连续5年维持在63%以上,居于行业前列。需要注意的是,成长性企业典型的超高周转率在长期难以维持,实现规模扩张后,总资产周转率会逐步回落。

2.9土地储备周转率

土地储备周转率方面,2013年保持上涨势头,最高值由泰禾录得,达37.5%,创历史新高。2013年录得中值13.2%,处于近五年最高水平。万科的土地储备周转率一直处于行业较高水准,近5年间,其土地储备周转率位于0.24-0.33之间。

尽管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利润下降的威胁,但保持高速的资产运营效率可为房企稳定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下转 48版

上接 47版

3. 成长性

2009-2013年蓝筹地产上榜房企在成长潜力上表现优异。一批行业中游企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迅速扩张。土地储备策略方面持稳健增长甚至激进策略,为后续几年的开发保存实力。其中总土地储备面积2013年中位值达到2457万平方米,保持平稳;新增土地投资金额在2011年遇冷后持续走高,2013年中位值达到195亿元。此外,较高的业绩保障倍数水平为来年的业绩起到支撑作用。

3.1总土地储备面积

总土地储备面积方面,2009-2013年间,规模性企业增幅较大,中值增幅平稳。2013年,中值2457万平方米,维持上年的增长势头。恒大地产和保利地产2013年总土地储备面积均超过一亿平方米,位居行业榜首。规模性企业以恒大地产为代表,2009年其总土地储备面积为5498万平方米,2011年突破一亿平方米,达 13684平方米,2013年达15075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3.2新增权益土地储备投资金额

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方面,2013年延续上升趋势。2009-2013年间,中值位于150-200亿元之间,2013年达到195亿元。规模性企业排名普遍靠前,如万科、保利等。2010年,万科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达到614亿元,保利位居第二达到430亿元;2013年,万科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达到755亿元,恒大位居第二达到707亿元。成长性企业策略激进,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增长较为迅速,如泰禾等。2012年,泰禾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为36亿元,2013年迅速攀升至195亿元。

3.3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签约销售额比值

新增土地投资额/签约销售额方面,2013年中位值0.48,较前两年有所下降,远低于2009年的水平。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购置土地的激进程度,高周转类企业该项指标普遍较高。如阳光城,其新增权益土地投资额/签约销售额连续3年超过0.6,处于行业高位。

3.4业绩保障倍数

业绩保障倍数方面,总体高位稳定,对下一年的结转收入业绩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中值与上年基本持平,五年数据稳定。龙湖集团2009-2013年业绩保障倍数维持在 1.38-2.24之间,万科集团2009-2013年业绩保障倍数维持在0.8-1.8之间,2013年均存在小幅下滑,但总体稳健。

回顾蓝筹地产部分上榜企业,由于处在成长期,发展策略较为激进。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整体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应化激进为稳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规模协调发展。

3.5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方面,蓝筹地产企业负债率基本稳定。中值自2009年起小幅攀升,2013年达到75.7%,负债率的增加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攀升,如果遭遇行业下行,则风险敞口会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增长速度稳健,如合生创展;2.持有物业较多,如远洋地产;3.企业拥有其他业务,如招商地产,其在酒店经营、商业地产租赁方面占比较高。

3.6经营净现金

经营净现金方面,2013年蓝筹地产总体经营净现金下滑且为负,企业间分化较明显。中值在2012年走高至6.5亿,在2013年再次回落。市场的波动和行业的特点使得大部分企业难以连续数年维持正经营现金流,而一些规模性企业经营现金流情况较好。如万科、龙湖,二者在2009-2013年间均录得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值。

财务风险的逐年升高对企业的稳定性造成威胁,高杠杆效应是把双刃剑,在实现高回报的同时,需要警惕资金链的完整与可靠。

结语

2013年,房地产市场宏观政策趋于稳定。蓝筹地产企业在大势回暖中顺应市场潮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配合积极有效的销售策略和内部控制策略,有力地促进了业绩的稳步提升。同时,蓝筹地产企业的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未来,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囤地模式终结,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评估模式进入新阶段,行业整体利润率将逐步向正常水平回归,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小型企业应注重寻求个性化的市场突破点和盈利模式,实现业绩突围,同时应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规避扩张风险。规模化房企应调整发展思路,增强业务和管理灵活性,可借助资源和规模优势提前布局行业新增长点,获取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