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企的“环保关”

于华鹏2014-08-02 00:55

于华鹏

在中电联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电力行业运行简报中,有这么一组数据值得玩味:上半年,电力行业合计投资同比下降6.1%,其中电源投资同比下降12.7%。

所谓电源,就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一般是指通过水力、风力、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等产生电力的机组。

电源投资的减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积极性不高。那么,为何投资积极性不高?原因各异,但是对于火电企业投资来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环保改造。

一个多月前,记者到江苏和湖南去调研采访,所到的电力企业无一例外都很“亢奋”。

以江苏为例,一家热电厂的老总在谈到环保改造时大倒苦水。他说,国家层面的电厂和锅炉的大气排放标准已经史上最严,但江苏省的相关标准在其基础上再加一筹,为此他们公司投资了近亿元进行升级提标改造,但是对于已经投运了近十年的机组,在剩余的设备生命周期内如何回收成本,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环保改造,就会关停或者处罚;如果改造,投入的资金又难以回收。仅靠现有电价的补贴和政策奖励很难在设备生命周期内收回投资成本。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新标准,即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从原200毫克/立方米降为50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限值将从原50毫克/立方米降为20(严控地区)~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则从原450毫克/立方米降为100毫克/立方米。

另一家江苏的热电企业则给记者算了笔账,为了达到新的大气排放标准,该电厂的环保提标改造投入了5亿元,同时政府的补贴主要有四部分,一是脱硝机组通过环保部门验收获得1300多万元的电价补贴,二是脱硫机组获得6500多万元的电价补贴,三是省环保部门给予了3000万元的环保补贴,四是在国外进口煤炭的海关通关、商检边检等手续方面享受优先待遇。汇总下来,主要的补贴额约为1.1亿元,距离5亿元的投入仍有较大距离。

其实,不仅是江苏,记者在很多省份采访时都遇到了类似情况,除去可能存在的数据水份,仍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企业的投资热情普遍较低,而且一旦入不敷出,很可能以维修的名义停机减少运行或者停运环保设施,带来更大的供应和环境隐患。

政策的出台,严格是好事,但是如何让现有的电价补贴和政策奖励促使绝大多数现有机组在改造后能在生命周期内收回投资成本,才是真正的关键,否则很可能导致“标准很严格,执行很松动”的局面。这也是企业所关注的,希望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并获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