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的逻辑

2014-08-04 08:54

  2014经济观察报暑期训练营C组 陈晓玲

中国在新能源车的推广上已走了5年。

与西方市场自发的新能源车发展不同,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承载着中国制造业的希望。

这个希望源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长期落后于西方的事实,当市场换技术并没有真正实现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时,新能源车的发展,成为重振汽车产业的另一历史契机。

因此,弯道超车成为新能源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意义。

可以说,弯道超车有其本身合理的成份。在世界范围内,也有新兴国家的企业打败了领先国家企业的事实。苹果超过了诺基亚,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商。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也曾打败了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成功进军美国市场。

然而,中国在新能源车的发展上,明显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仍然是观望者比购买者多,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仍然没有达到政府所希望的规模。

在《汽车产业2012-2020规划》里,政府曾预期,到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50万辆的市场规模。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目标,显得遥遥无期了。

如果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就能借助市场的规模,快速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研发,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从来不是企业所应该担心的。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曾作为奢侈品的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汽车的购买上,很少有潜在的消费者,是真正受制于收入水平的。

在过年的五年,中国政府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的扶持,也让人看到了发展新能源车的决心。

在全国开展新能源车的试点、公车采购逐渐提高新能源车的比例、提高新能源车的补贴、以及9月1号开始实行的新能源车免购置税。

然而,政策的东风仍然没有催生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国弯道超车的梦想在现实面前似乎成为一种笑柄。

弯道超车并没有错,在东亚崛起的经济体里,包括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是通过弯道超车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

然而,弯道超车的前提,是存在竞争企业的土壤和环境。只有市场中存活着富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企业,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弯道超车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中国并不缺新能源的市场,而缺少真正能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细胞,没有企业,市场有效的供应,是无法达到的。

多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不温不和,在消费者看来,中国的车企显然并不着急着兜售新能源车,拿着国家的补贴,似乎就可以维持一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市场的萝卜,还没真正吸引着目前的企业。

缺少主动发现市场的企业,也就造不出特斯拉这样的产品。

中国的汽车企业,在父爱的照顾下,变得强者无法突破资源的限制,做强做大,而弱者,在父爱的管束下,却拥有着超常的市场和政治资源。

因此,要真正实现新能源的弯道超车,贵在出现竞争力的企业。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永远造不出消费者心中理想的产品,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永远在路上。

对于中国目前的新能源市场而言,当务之急是破除地方保护,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让各类企业在全国的市场中优胜劣汰,竞逐出新能源市场,真正的领头人。

如此,弯道超车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