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钢:医疗产业里的骆驼

温鈊2014-12-31 17:12

温鈊

付钢说,他主业是佛学爱好者,副业才是大健康。当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把大健康釜底抽薪式握在手里时,这话谁信?

付钢又说,“我上学那会儿就不老实,老想着赚钱。”这话或许信的人会非常多,一个拥有医疗集团,把一个补钙产品从零做到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眼下又忙着打造医疗生态圈的人怎么会不喜欢钱。

打造医疗生态圈

付钢是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4年前悄无声息地淡出人们视线,据医药物资协会的人士透露,当时其迷上了佛学,潜心修炼去了。

付钢最近毫无征兆地闯入人们视线,推出的百洋健康APP实现了医生线上注册,患者线上问诊,线下拿药,患者用药始终处于药师掌握范围内的模式。此时,阿里、趣医网、春雨医生等医疗APP纷纷布局互联网处方药2000亿市场,并掘金未来8万亿大健康蛋糕。

阿里模式是患者将处方上传至线上,线上的合作药店抢单,收益方面暂时为贴补状态。趣医网是免费为患者提供掌上挂号服务,收益方向为延伸商业保险及药品销售。

热衷电商的以岭、哈药、石药等人士聚在一起比对,认为付钢的模式更独到。以岭人士认为,想要发展移动医疗涉足处方药领域,最主要的就是医生,付钢将医生搬到了网上,圈住了别人得不到的资源。

付钢称,自己像一头骆驼,这半生走来每个脚印都深刻,10年来通过发展奠定了20万名医生的互动关系,目前也与全国2万家药店达成合作关系,这个模式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移动医疗只是他布局医疗生态圈的一个环节。目前他正在快速推进整个生态圈血液的疏通。

除了百洋健康APP以外,他还推进了一家菩提医疗集团的成立,该集团为轻资产公司。一方面由集团出面与医院签约,合作内容为帮助医院建设特色科室;另一方面集团与专业医生签约,让这两者在其嫁接下融通。付钢透露,目前有意向的医院有100多家,希望第一期控制在10家左右,先探探路。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的推动,部分公立医院开始进行股权改革,引入社会资本。为了平衡医疗市场,政策开始大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新建、参股形式涉足医疗领域。

中国的医生资源较为紧缺,多点执业未放开前,医生被牢牢固定在任职的公立医院。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医生和医院如何形成互相满意、业务针对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通过时间来解决的问题。付钢这一新型模式的嫁接,着眼的便是压缩两者匹配的成本。付钢称,未来签约的医生主要取决于医院的需求。

捧好三只碗

付钢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3年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铁路总医院,从底层干起,包括写病历。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他下班后常常在病历本上算账:前面已经有十届医科毕业生,有什么能力超越师哥师姐们?没有;再奋斗20年能当上科主任吗?不一定;即使当上了生活压力还是很大,最美好的状态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逢年过节多几筷子肥肉。但他想20年后可以像外国人那样捧着咖啡、穿着西装站在诺大的客厅里听着音乐边走边喝……一年后,付钢耐不住寂寞跳出了人人艳羡的体制内工作,投身丽珠集团,成为中国第一批医药销售代表。“当做了营销工作后才发现,这个工作才真的适合我。”

每天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令他发现这个世界比他想象的还要精彩。

在丽珠11年,付钢的职位经历了市场经理、营销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的变化,“这也是当时招聘我到丽珠的杨爱生替我规划的职业历程。”杨爱生当时是丽珠集团营销公司副总,他告诉付钢,如果想要未来有点成就至少要懂三个碗里的事,没有三年销售经验看不明白市场碗里的事;没有三年的市场布局能力,搞不清企业宏观战略碗里的事;没有三年集团层面的管理经验,看不明白各种资源整合碗里的事,如果这三个阶段都踏踏实实走完了,也就具备做事的能力了。

付钢端着这三只碗,将丽珠医院销售提升至全国医院销售第二名。

2005年,伴随着中国第一波医药、医院整合潮,他给家里留好生活费后将仅有的200万用于创立百洋医药,先做药品代理,后买了老药厂想自己做药。结果签完协议进到药厂后发现,生产设备非常老,极有可能出质量事故,和他买时的设想极不相同。

付钢想着几百名跃跃欲试的员工开始失眠,“我找个年薪百八十万的还比较容易,也可以带十个八个一起去,但剩下的怎么办?”付钢和一同创业的三个老同事商量拼一把,毕竟医药、大健康的黄金时代要来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一人带几个再另找东家。

他把老药厂拆迁至近郊,市区地块做房地产开发,用房地产的钱反哺药厂的新建和初期运行。期间,他开始认真研究品牌运营和线上营销,并将百洋健康网的药物咨询延伸至线下对医师的培训。到2010年,百洋成为集团,涉足医药、地产、投资。

百洋医药集团已成为将药品和大健康类产品销往全国9000家医院和17万家药店的大型企业,并与全国20万名医生有着业务互动关系。这样庞大的资源体系承载着付钢新的计划——将移动医疗的销售部分延伸至医疗集团内,销售的药品也随着以上两个体系的融通而运行其中。

问答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生的改变?

付钢:第一是反腐,抓了很多官,有八项规定,中国的经济活动因此会走向规范,很多打擦边球的,有风险的经济行为受到了很多制约。官员们从片面追求GDP,也变得比较谨慎。所以提出一个新常态,经济速度要慢下来,不仅仅是因为规范不敢冒险,这个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新常态里面,更多强调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拉动内需。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创新的机会,2014年是移动互联元年,通过移动端上网的人数超过了PC端,整个社会机构都因此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方面有非常多创新的机会,对很多传统产业会带来很多冲击。

经济观察报: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变革期,你在企业转型上做了哪些思考?

付钢:健康产业不同于开销品或者电子商品等,那些产品更替比较快、崛起很快、垮掉也很快,但健康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很长的产业,人命关天的东西大家要获取信任,要很长时间的体验和积累,审批的周期也特别长。健康产业的企业,首先要守住主业,保住利润来源,稳定增长。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创新,用创新带来新的跨越。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理解在这个时代创新对一个企业的意义?你的公司在创新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付钢:我觉得评价创新的唯一标准是提升附加值,而不是标新立异。我们这些年评价创新的标准是提升附加值,我们投的每一个新产品,新模式,都在考虑它是否能够为患者、医生带来更好的回报。

创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产业基础、时间成本以及人才激励机制,这是创新方面可能要面对的挑战。

经济观察报:据你的判断,你所在的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了什么样的机会?

付钢:中国人多,医疗服务的水平不是很尽如人意,承载的社会压力也很大,所以困难比较多。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医生被误解,医疗机构面临很多收支不平衡的困境等等。因为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也给在医药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商业机会。

一方面是人的机会,中国的医生价值被严重低估,如果有一个好的平台能帮助医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释放,那是非常好的事。

另一方面需要有信息技术平台来加以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