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潮起

李超 宋旖2015-03-06 23:55

李超 宋旖

柴慧的朋友圈被刷爆了。他决定离开医生这个已经从事了4年的行业,当柴慧看似意外的在朋友圈告别的时候,很多人表达了惊讶和不舍。柴慧说道,为了新的开始,必须要离开了。

让柴慧做出这个决定的是3月5日电视机里出来的一个声音,这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宣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此之前的2015年1月,李克强先后四次提到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敏感的人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早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就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两个,其一,就是大众创业。

相比柴慧的犹豫,周崇更早了一步。他在今年1月份注册了自己的酒店财务公司,并很快地拿到了营业执照。这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样”。

周崇今年40多岁,白手起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企业家的年代。来自“草根”阶层的年轻人敏锐地感知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底下,蕴藏着无限商机。这些商机,让这些刚刚“上山下乡”归来的知识青年的弄潮时代的野心,有了安放之处。

八十年代的创业潮频频上演的财富神话只是一个开始。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从体制层面上来看,创业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时机。党政官员下海创业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到创业潮中来,这批人形成了著名的“92黄金一代”。他们当中很多人如今已是行业中的翘楚,其中就包括如今年轻人顶礼膜拜的马云。

但在周崇看来,这一次创业显然区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者是国家放松关注,市场力量开始崛起,而这一次,则是国家力量的直接推动。

行政推动的典型案例是成都市。刚刚到任成都一个月的唐良智,随即在今年2月份提出将成都打造成为“创业之都”的构想。按照他的设想,“政府要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优化专业孵化器建设,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他提出了一个“蓉漂”的概念。“硅谷有硅漂,全世界的精英都要去那里淘一把;北京有北漂,北京的生活成本极高,空气还没我们好,但是因为创业机会更多,他愿意在那里北漂,”唐良智说,“所以我们要把成都打造成这样一座城市,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寻找创业机会”。

细碎的创业成功案例只能帮渴望创业的普通人打开一扇门,而唐良智要做的,实际帮助显然会更多。

事实上,唐良智早在主政武汉时就力推了自己的“青铜计划”。2013年8月,《关于实施“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意见》正式推出。“青铜计划”推出后仅仅一年时间,就已经看到了成效,“15场青桐汇,40多项创投交易,累计融资5.6亿元”。

在唐良智到任成都之后不久的2月份,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即正式启动,唐良智亲自出席并作了题为《筑创业之城让人间天府成为创业天堂》的主题演讲。

“以后成都的每一次创业活动我都会争取去,也会和大家交流。”唐良智在两会期间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承诺道,“今年将在创业的扶持政策、创业的空间拓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继续完善成都鼓励创业的政策,使成都成为创业者的圆梦之都。”他表示。

而在中国,像成都这样的创业之城越来越多。一个又一个信号向人们传达出,在经历这一轮创业潮的中国,行政力量在推动草根创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政策的扶持而规避市场的风险,也更容易打通“自由上升的人生通道”,实现人群的纵向流动。

唐良智有一个城市理想。他想要在成都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要用创业激发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创业也将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