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为纯粹用户做大平台

2015-12-25 23:40

刘成城

从创业媒体,到信息平台,到交易平台……我在开始的时候从没有想过36氪会发展到现在的状态,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事实上这一步一步是在不断升级,因为支撑我们成长的资源是完全协同的——关注我们的群体一直是创业者、投资人和关注投资的人。

从写日记诞生

上大学时候,我和身边一些朋友都属于比较能折腾的,一起做过一些项目。比如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做过团购网站,其中有现在V电影创始人尹兴良、麦客CRM创始人李卉。我们拍宣传片的尹兴良也去做了微电影,我也先后做过几个项目,有着创业信仰的几个人互相支持,大家的资源也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生长出来的。

但是最后我发现自己实在是找不到创业方向,做的几个项目都是做到一定程度就无疾而终了,我想是不是因为学生的局限性太大了?身处象牙塔无法探知到社会需要什么。“或许我该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开始边看边写,相当于自己写日记的那种心态,看国外的人都在创业做什么,记下来然后写给跟我有同样困惑的人看。那时候的角度完全是从技术方面去分析,完全不跟创始人聊,直接凭自己的认识去写,一天能写好几篇。

这些文章有些时候会得到赞同,有些时候会遭到反对,然后有些人就会跟我们讨论,讨论完了我们会再写一篇……没想到这种“日记”越来越多人看,后来连李开复都开始转发,粉丝也增长的很快,就这样从一个创业科技类博客变成了36氪。

但即便如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还是用理工科的思维在技术解析创业产品的模式,这在当时也是不被主流媒体关注的领域,我们就相当于干了那个时候的苦活累活。

但这也有一点好处,就是我们的用户群比较纯粹。

假设我做的是泛科技媒体,可能就没有这个效应了,没法吸引到这么纯粹的流量,因为关注科技媒体的人不一定有投资的概念,但关注创业媒体的人都是做投资的、有投资意识的。

如果我是直接开始做股权投资平台,没有前期“创业”、“TMT”标签的培育和兴趣相投的吸引,也很难获取这么纯粹的流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股权众筹平台的投资人都比较复杂的原因。

相比之下,关注我们的人都是互联网创业者和关注创业者的这群人。然后关注创业的这群人在我们做现在投资平台的时候,他们又变成了我们平台的投资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关注这个行业,他们知道这个行业的增长性。

跟着用户需求走

随着36氪内容的丰富,慢慢地我们在内容上开始做出一些调整,逐渐开始注重偏商业模式的内容。然而,没有多久我们发现仅为创业者提供资讯服务也已经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业务亟待升级。

比如,我们逐渐发现关注创业项目的投资人希望跟这些团队有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推出了约谈的功能,继续深化了我们作为一个平台的作用,给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建立了更便捷、数字化的连接方式,继而产生了融资平台。

现在我们平台上有五万多个项目,其中五千多个正在融资。投资人看过的所有项目都会打上标签。为了支撑投资人做决策,我们平台上每天有看项目、约谈的数据统计和排行。

此外,在过去对这种参与一级市场交易的公司没有一个衡量发展的标准,我们就跟联通合作推出了“氪指数”,通过对创业公司基本面及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的多维度分析,帮助国内投资人对创业公司进行评估。这些是我们独有的布局。

2015年3月,36氪再次针对创业者痛点——融资难问题,进行业务扩张。为高效帮助投资人与创业者对接投融资需求,36氪建立在线投融资交易平台,成为早期创业项目的入口。2015年6月,36氪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上线,颠覆传统融资渠道,为创业公司融资提供新方式,同时,私募股权投资也为中产阶级财富增值提供新方式。

至此,36氪从科技博客不断进行业务升级,发展为36氪融资、氪空间及36氪媒体三条业务线,为创业公司提供线上融资、线下孵化及公司全生命周期的报道曝光。三条业务相辅相成,为创业公司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创业公司快速成长。

洗牌之年

随着2015年接近尾声,很多人认为创投行业已经步入资本“寒冬”。然而,36氪的融资业务却丝毫不受影响。正因为股权交易变得更加开放,36氪股权融资平台成为创业者另外一个融资渠道,使得这个群体不用单纯依赖私募基金。

这个发展趋势背后其实跟国家战略息息相关:一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这些股权交易平台就是多层次中的一层;还有一级市场的信息化。

原来风险投资机构找项目,都是线下找、线下投,没有固定的条款,整个流程都是非常不标准的。但未来这一切都是必须标准化的,就像股票市场一样有一个完善的交易体系,比如一个公司昨天没上市,今天上市了,今天和昨天的业务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大家却认为它今天是一个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导致的,跟公司本身没关系。

我们在建的就是一级市场的一个交易规范,这是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如果不具备标准化、完善的交易体系,资本没法支持更多的创业项目,也就没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了。

据36氪股权投资平台数据显示,自2015年6月中旬推出后仅3个月交易额就已经破亿;自10月下旬以来,其上线项目数量提速,截至12月初,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上线项目共计41个,融资金额已近3亿元。无论是上线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融资速度,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不仅仅是36氪,随着股权众筹的价值已经被众筹创业者及投资者所关注到,2015年已经有上百家股权众筹平台上线,股权众筹平台或许会在2016年经历洗牌,随着政策监管的逐渐明晰,最终会定下格局。

但聚焦到眼下,在交易日趋标准化的时候,能否成功退出是股权投资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环节,也与投资人利益息息相关。缺乏退出机制也成为股权众筹行业发展的痛点所在。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12月23日推出首创的股权众筹退出机制,其中创新产品“下轮氪退”成为解决行业这一痛点的最新方案。

事实上,在上线股权交易平台这半年间,36氪进行了多次创新和突破,首创了“定向邀请”制度、“老股发行”模式和退出机制“下轮氪退”。“定向邀请”为项目方锚定最有帮助的投资人,“老股发行”为投资人提供更优质的资产,而“下轮氪退”让跟投人拥有更多自主的选择权,同时对投资回报有了相对清晰的预期。这些创新和突破的初衷都是真正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不断尝试最大限度地保护跟投人的权益。

闭环还没有完成,我们计划在春节左右会陆续推出五种跟股权相关的衍生产品,继续丰富股权交易的生态系统。但这一切只是起点,在主干之外的分支才刚开始衍生,还有太多需要去探索和布局。

(本报记者盖虹达采访整理)

推荐机构:九合创投

九合创投是中国顶级的天使投资机构,于2011年由前“百度七剑”之一的王啸创立。九合非常幸运见证一系列早期初创公司的成长,并于2015年获得“清科集团天使机构Top10”的荣誉。目前,九合创投在中国已投资一百多家早期初创公司,它们包括36氪、91金融、下厨房、极客学院、黄油相机等等,九合相信“不能看到创业者的迷茫,就不能看懂创业者的执着”。

推荐理由

人人都说连续创业者才是最好的,可是大学毕业生也能做出亿万产值的独角兽。北邮毕业生刘成诚如何把科技翻译网站带领称为创投科技领域最大的媒体公司,又在拿到蚂蚁金服D轮融资后高调宣布36氪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之后的36氪还会有什么转变,极具人格魅力和学习能力的创始人和他超强的创始团队又会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推荐项目:36氪

36氪,创立于2010年12月,是中国最大的创业生态服务平台。36氪前身为科技博客,目前有36氪融资、氪空间及36氪媒体三条业务线,为创业公司提供线上融资、线下孵化及公司全生命周期的报道曝光。

36氪融资是连接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专业投融资平台,平台上聚集了超过33000家创业公司,同时包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IDG等15家形成的顶级投资机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