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倒数第二天,晚上九点半, 位于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有利网总部仍然灯火通明。
有利网CEO吴逸然匆匆来到办公室,身边还有一位访客,他引领着对方,详细介绍着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情况,谈话的间隙,这位还不到30岁的CEO也不忘和加班的员工一一打招呼。
研发部的张楠早已习惯了这种场景,在抬头和“老板”打过招呼后,又低下头去继续自己的工作。在很多个晚上,吴逸然都会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里,和几个高管开会,或者是和访客谈合作……
在成立以来3年多的时间里,这不过是有利网稀松平常的一天,“过去一年只休息了5天不到,24小时恨不得都用上”,吴逸然笑着说。同时,这位北大哲学和金融系出身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掌门人最近也在做着一件不平常的事——为有利网建起“消费金融信贷工厂”。“信贷工厂”的概念来源于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意指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进行批量处理。在操作上,银行贷款业务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业务会按照“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进行批量操作,在传统金融机构多年的实践和优化中,这种“工厂化”的运作模式在提高运作效率、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和风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显现。
资产端整合
自2015年下半年接任CEO职位以来,吴逸然和公司的金融团队高管,就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着资产端收购与整合。“收购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进行业务团队优化”,吴逸然顿了一下,“我们的收购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整合的工作很多;风险控制一直把控在我们手里,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前提;优化业务流程则是着眼未来发展的基础工作;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完成了,正在进行对组织架构的升级工作”。
有利网的“资产端”,即是该平台众多投资者资金的投向,早在2014年,有利网就开始发力消费金融业务,至当年8月相关业务占比已超过40%,此后逐月稳定增长,2015年下半年占比已超过90%,成为有利网最主要的业务方向。目前,有利网的消费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电动车等类型,并正在向旅游、美容等方向不断拓展。其资产端的借款金额平均1.3万元一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个人消费型的借款。
尽管这些都是优质资产,但有利网和其资产端的消费金融公司本质上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吴逸然看来,从互联网金融行业和有利网长远发展而言,通过收购整合加强对资产端的掌控已是必然的趋势。
最近,有利网对两个资产端机构的收购,已经接近整合的尾声阶段,吴逸然更加停不下来,也因此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这两家公司专注于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和小额借款业务,和有利网的战略发展需求非常吻合,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机构身上一些传统线下放贷机构的特性还有待改进——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人员冗余潜力待挖等等,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收购整合这两家机构的原因”,吴逸然说。
整合新的资产、对组织架构的升级引发了人员调整,有利网最近也因此遭遇一些质疑。“很正常”,吴逸然对此十分淡然,“我们此次收购主要看中的,实际是对方在相关贷款市场领域的营销及获客能力,并要将其和有利网自身的风控优势、技术优势相整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利的资产端有更大更稳健的发展空间。在整合过程中,部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会随着整合工作的落地有所调整。”
他进一步补充介绍道:“有利网资产端采取‘信贷工厂’模式,也就是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等前台遍布全国各地,而风险政策制定、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中后台统一集中于总部。这个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即使有部分前台销售团队离职,其影响也是仅仅局限于短时的、局部的新业务开展,对资产风险可以说毫无影响。而这些短期影响相对于有利资产端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收购整合资产端机构实际上也是在完善这个‘信贷工厂’”。
整合之道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收购和整合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下半年开始,吴逸然就带领公司高管团队密集会见资产端方面的人才,并“经常在公司与相关人员会谈至深夜”。此前,有利网在已合作的各类贷款机构中锁定5-8家长期看好的机构,而随着不久前网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最终推动有利网决定加速完成战略收购行为。
吴逸然对“整合”的理解是:“整”就是用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和数据化考核来进行规范,“合”则是对人员架构、信息系统的集中优化。
这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老兵”已经提出了具体的整合之道:在牢牢掌控住风险的前提下,第一,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信息化、互联网化水平,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第二,在流程化操作、数据化考核的基础上,充分激励出员工的热情和能力,实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原则。“在原有团队优胜劣汰的同时,另外一大批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也已加盟到位。我相信,经过这一轮整合,我们的队伍会更加精简高效、更富有战斗力;线下机构的‘人海战术’局面将逐渐转向大数据化、信息化和科技密集形态”,吴逸然自信地说,“这才是资产端发展的必然方向。”
通过收购和整合,吴逸然极为推崇信贷工厂模式也将在有利网有效运作——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等前台遍布全国各地,风险政策制定、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中后台统一集中于总部。
目前,有利网风险管理中心的规模多达数百人,完成了风险评分卡、决策引擎、反欺诈引擎等自动化审批系统的建设,日均小额贷款申请处理量超过一万笔;同时,在贷后管理方面,有利网通过自建及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对于贷款客户达到分阶段、分策略的三百六十度全面覆盖。
在吴逸然的办公室,层层叠叠堆着一尺多高的简历,这也是来自于一线消费金融行业、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国内各大金融机构的人才对有利网资产端发展模式和思路的高度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目前也已经入职有利网。
众多行业精英对有利网的信心,来自于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质地”,吴逸然上任CEO后,有利网在2015年8月扭亏为盈,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在2015年“资本寒冬”之际,以高瓴资本为领投方的风投在4月对有利网进行了C轮融资,再一次从侧面印证了有利网国内领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行业地位。
在不少第三方机构看来,在完成对资产端的收购整合后,有利网将用“信贷工厂”的模式来打造以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和小额信贷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与实力都将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有望成为普惠金融的“航空母舰”。
在谈到未来和其他资产端可能的合作模式时,吴逸然说:“合资也好,参股控股也好,全资收购也行,都是有利网愿意采取的深度合作模式;尤其是普惠金融三大领域,消费金融、农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有利网拓展优质资产端的步伐不会停止”,尽管此时已是深夜,这位年轻的CEO话语间仍然透出着兴奋。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