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缘
如果你想知道在热热闹闹的P2P市场中独辟蹊径需要怎样的冷静和清醒,梧桐理财或许是个不错的样本。
2014年初,当互联网金融市场以传统金融企业无法企及的速度迅速开启,当余额宝上市后汇聚了近5000亿资金时,有志于此的创业者无不跃跃欲试。2014年6月,梧桐理财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个专注于非标资产领域的互联网理财平台。
成立一年半至今,梧桐理财累计规模40亿元,注册用户超过60万。每月交易规模近5亿元人民币。
选赛道与做连接
对梧桐理财的创办者陈恳和他的创始团队来说,完美生活并非找到一份能稳定的工作,而是创办一家让别人生活的更好,被社会需要的企业。
2014年之前,他们在国内知名的财富管理公司管理着数以亿计的财富,选择创业的理由是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前景。“我们就觉得如果不去抓住这个市场机会的话,真的太可惜了。”梧桐理财合伙人张斯予回忆道。
但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不缺乏游戏玩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变得尤其重要。在众多的资产管理项目中,梧桐理财的创始团队选择了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指的是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股权性融资等等。
在梧桐理财看来,金融行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对资产市场的敏锐把握,即便互联网金融改变了提供服务的模式,但在纷繁的投资需求和资金之间完成连接才是最根本的能力。
选择将非标资产这个互联网金融市场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而非一般P2P做的个人借贷、信用贷、抵押贷等,既能使梧桐理财在市场上规避同质化竞争,又能将储量巨大的非标资产与用户群体对接,可谓两全其美。
一方面,非标金融资产品种多,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之一,例如,目前我国信托资产存量13万亿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量1.6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类资产高达20万亿元;相对于传统的P2P借贷资产,信托、资管等,非标金融资产已通过金融机构严格风控体系的专业把关,安全度高。另一方面,中国的财富人群正在不断增长。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家庭理财资产达60万亿元,2020年预计超100万亿。城市化和新兴中产阶级迅速兴起,大众理财成为刚需。成立半年后,于2014年12月获得了九鼎投资、信天创投的A轮投资。
随着投资者对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政策和监管环境的逐渐放开,财富管理行业分业经营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创新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大趋势。但一些片面强调高收益率,信息披露不充分而误导投资者的负面消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并不鲜见。
梧桐理财则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开始,完成IT系统底层的投资端和财富端对接。同时自主开发了行业唯一的非标金融资产的评价体系“飞标准”,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建立了融资人资质、增信措施、项目质量和发行机构等四大维度,逾40个指标的评价标准搭建风控体系。
安全是金融的核心
“我们并不是很冒进的公司,不会推出一个测试版就扔到市场上去检验,我们内部需要做很多调试,很多产品被推翻重来多次,才会放到市场上去。”张斯予说,“金融行业可能和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不一样,活得长是衡量金融行业的标准,哪怕它变成互联网型的。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管理的资产是安全的,是放心的,是睡得着觉的。”
在张斯予看来,随着监管规则和政策的日趋完善及行业的良性发展,互联网理财行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在互联网金融这样迥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成熟,不仅需要监管机构的调控和配套监管,更重要的是身处其中的企业的自律,“那些以稳健和专业见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最终脱颖而出。”她说。
梧桐理财定位自己是为中产阶级人群提供财富规划服务的专业机构。在现有环境下,梧桐理财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设计而成的一些创新型产品,包括第一款针对券商非标资产的融资产品;第一款地产基金贷;第一款私募基金贷等等。
新的金融服务体验,为财富管理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使得金融服务行业能需要跟随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以及显著提高的客户期望值采取更完备的风控手段。
通过风险控制流程以及完善的存续管理和内部稽核制度,梧桐理财将产品引入,产品评估和风控委员会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并建立了覆盖全部资产的准备金制,通过发起“保护伞计划”,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协助资产处置。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帮助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截止目前,梧桐理财开发的多款非标金融资产的融资产品,私募基金贷,券商理财贷等,没有一笔逾期,100%安全兑付。
在张斯予看来,创业者是那些付诸行动的人,但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则是专业;如今梧桐理财核心高管来自财富管理、PE、VC、私募等,拥有丰富的“看资产与选资产的能力”,技术与运营团队则来自BAT。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前沿,他们不仅有机会成为新型理财产品的设计者,也有机会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但这并非一个目标,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为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选择中前行,格外需要冷静与坚持。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产业和投身于此的创新者们,会成熟和成长起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