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小说中的真实世界与一个国家的沉思

Jabuti Award2016-01-23 01:34

布鲁娜·丹塔斯·洛巴特(Bruna Dantas Lobato)/文 张祝馨/译

《盲人旅游业》

《盲人旅游业》是巴西作家、诗人特西娅·蒙特内哥罗(Tércia Montenegro)的一本小说。这本书充满了对真实世界的描绘,书内的人物参观博物馆,上艺术学校,在无名城市的街道上游荡。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视觉艺术家,她不幸罹患视网膜变性紊乱,视力在一点点地消退,因此而对这个世界感到愤懑不平。小说在心理描写上令人印象深刻,特西娅非常善用语言来模拟、刻画个体思维崩溃的过程。这是一本关于逐渐衰败和疏离的身体与世界的书,恰恰站在与这个充斥着社交媒体的全球化时代中的其他当代小说截然相反的立场。

《雨的历史》

作者卡洛斯·恩里克·施罗德(Carlos Henrique Schroeder)的这本薄薄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瑟和劳罗的故事。二人是朋友,共同经营一家木偶戏戏院,直到悲剧降临在他们身上,打破了他们的生活和情谊。然而书中最有趣的角色是叙述人,他恰巧也是一个作家,也名叫卡洛斯·恩里克。这本书一部分是小说,一部分是调查类新闻文学,一部分又是散文,堪称“混血文学”的典范,这种文学样式如今已成为巴西文学界最另类也是引人注目的体裁。《雨的历史》描写的对象和事件都是巴西当地最关心的问题,从2008年侵袭了巴西南部的圣卡塔琳娜州的洪灾,到当代艺术缺乏资助和支持的现状,本书是对这个国家的现状的一次沉思。

《爆裂》

拉斐尔·加洛(Rafael Gal-lo)的小说处女作《爆裂》在2015年的巴西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吉拉的女人用尽一生寻找她失踪的儿子,她辞去工作,加入了一个专为搜寻失踪儿童而设立的中心,也不再考虑再要一个孩子。三十年后,她终于决定放弃寻找,并尝试重返自己的生活。接下去的几个月里,痛苦降临,伴随着孤独和因放弃儿子而产生的歉疚之情。在描述安吉拉痛苦的内心挣扎时,小说的叙事从未陷入俗套,反而更加凸显出作者思考之深。这是一次有力的、清晰的思索,关于“失去”,更是关于母亲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背负的重担。

《水之眼》

康塞桑·埃瓦里斯托(Con-cei·o Evaristo)关于种族的写作总是能引起时下最多的关注,她的作品拥有大多数当代文学所望尘莫及的东西:紧迫感。毫不夸张地说,埃瓦里斯托是非洲裔巴西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新作《水之眼》围绕六个女人的人生展开,她们有的年轻有的老迈,有的是女儿有的是母亲,但共同点是,她们都在生活的钢索上行走,尽力维持生计。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唯一的叙述声音,这本书构成了一次对城市暴力和贫穷的无情描写。

《四十天》

“在沙漠四十天,有如四十年。”这是《四十天》的叙述者爱丽丝在她那本封面是芭比娃娃的笔记本上写下的话。爱丽丝来自若昂佩索阿,巴西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她独自移居到了阿雷格里港,一个南部的大城市。到达那里后,她没有找到任何亲戚,只身一人,无处投靠。爱丽丝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手中握着粉色的笔记本,渐渐在这座冰冷、无情城市的郊区中迷了路。

玛丽亚·瓦莱里娅·雷森德(Maria Valéria Rezende)凭借这本《四十天》荣获2015年巴西最权威的文学奖雅布提奖(Jabuti Award)。她的笔法诡异又精彩,常常能让人想起巴西神话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