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一代银行家谢幕

胡群2016-05-17 11: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刚交完2016年一季度答卷的姜建清,将告别掌舵16年的中国工商银行。

5月16日的中组部一纸人事任命揭晓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因年龄原因将卸任之谜底。

媒体报道,中组部正式宣布,工行行长易会满出任工行党委书记,63岁的董事长姜建清则卸任这一职务。按照中国干部任命既定程序,接下来的流程是,董事长由董事会投票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的银监会任职资格审查程序以及中央人事任命程序,全部履行完至少需要月余时间。多位工行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易会满将出任董事长。另有消息称,现任监事长钱文挥担任工行行长一职。

此前,工商银行新闻处曾回应记者,工行领导属中央管理,涉及中央人事任命干部的相关信息,以中央组织部任命及工行公告为准。

自2000年2月至今,姜建清先后担任5年多行长,近11年董事长,16年在历史仅是一瞬间,工行在这16年中历经股改、引战、IPO,更完成从“技术性破产”到冠绝全球的转变。

“他率领中国最大银行长达十六年,却不见官僚病和陈规陋习;他穿越经济周期的多个波峰波谷,更懂得稳健经营的真谛;他已至花甲之年,仍有学习思考和改革创新动能。工行并不完美,但他已将其带到世界级水平。”一位银行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说道。

从“技术性破产”到冠绝全球

姜建清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成立,同年姜建清加入中国工商银行,仅在1995年,短暂离开工行,参与上海城市合作银行组建,1997年再次加入工行,直至如今。先后作为工行的行长及董事长,姜建清经历了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银行改革全过程。

2000年姜建清接任行长职务时,工行在外界眼中是一个坏账累累的臃肿官僚机构。当时国银行业曾被业界认为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直到2000年末,工行不良资产余额10174亿元,不良资产率25.6%。

相对于2006年至今,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2000年至2006年,才是中国银行业逐步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并让全球金融市场认知的6年。

2004年10月18日,工行成立以姜建清为组长的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作部署和进程监控。2005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工行股改方案。4月,中央汇金150亿美元注资工行,5月,由财政部委托,工行的1700多亿损失类贷款和700多亿非信贷不良资产合计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被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直至2005年6月27日,工行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可疑类贷款转让协议,仅用70天,工行即完成了财务重组。

2004年10月初,时任行长姜建清启动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当时工行的股改尚未开始。姜建清在参加世界银行和IMF2004年年会时,拜会美国主要大型金融机构的高层,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工行的战略投资者。

当时工行总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但不良资产近1000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对参股工行兴趣不大。从美国无功而返后,工行向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发出邀请,但欧洲也没有一家金融机构真正和工行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直到2005年3月,高盛、安联和运通做出组成联合财团投资工行的决定,8月30日,工行与高盛投资团签署投资备忘录,该投资团拟出资36亿美元购入工行10%左右的增发股份。然而,由于“贱卖论”甚嚣尘上, 10月28日工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引进战略投资者都未能得到相关部门批复。直到2006年1月27日,工行和高盛投资团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盛投资团以37.8亿美元购入工行8.45%的股份,这一价格比2005年8月30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时确定的价格高了5%,在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溢价22%。

按照时任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的说法,这个结果一方面与工行自身的特点和在中国银行业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与中行、建行先于工行引入战投,工行的投资价值被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发现和发掘有关。

2006年,工行创造了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IPO交易。2006年10月27日,工行宣布,A股和H股分别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挂牌交易。

姜建清称,“工行成为首家香港和中国内地同步上市的企业,创造性地解决了诸多制度和技术上的难题,开创了A股H股同事同价发行和同步上市先河。”

2006年完成股改上市后的五六年间净利润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30%左右,总资产增速在15%左右。2007 年,工行的总市值已达全球金融业第一。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姜建清的带领下,工商银行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值、最多存款也是最盈利的银行。

大象起舞

“工行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有时也是利润最大的银行。如此体量的超级银行,管理运营得还不错。工行证明了大象也能跳舞。”摩根斯坦利的一位高管称。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及金融深化进程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转型。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大项目贷款需求将有所下降,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包括消费信贷业务、以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农业、服务业以及节能环保、文化传媒、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金融需求将更加旺盛,传统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过剩行业、高耗能、低技术行业的金融需求将有所收缩。

另外,在资本市场和同业的竞争压力下,银行将竞相制定有吸引力的利率,一方面为了吸引优质客户,商业银行会在平均利率水平基础上相应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存款客户,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因此,作为银行主要盈利来源的利差空间将不断缩小。

2016年一季报显示,工行资产规模达22.88万亿,是目前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营业收入1938.89亿元,同比增长7.02%;实现净利润749亿元,同比增长0.60%。而在2015年,工行营业收入6976.47亿元,同比增长5.9%;同期实现净利润 2777.20亿元,增长0.5%。

“各家银行在去年这样的经营环境下,取得利润的正增长都是难能可贵的。”姜建清今年3月在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他介绍,国际化、综合化已成为工行重要的盈利组成部分。金融服务需要高效率和低成本,只有综合化、一揽子服务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才能形成竞争力。

工商银行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国际化策略,一方面通过新设分支机构的方式发展海外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加速海外布局,取得了明显效果。姜建清对境外并购的定位是“工商银行的海外发展是战略性的,不做财务投资,倾向于控股并且自己经营管理被并购的金融机构,相应的区域重点则在新兴市场国家”。

2006年以来,工行海外并购加速,开展多宗海外并购,全球服务网络直接和间接延伸至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外资代理行遍布对华投资和贸易往来9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向经济观察报称,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一是获得了进入该市场的机会,更好的服务了中国客户,又获得了当地的客户资源,实现了快速扩张;二是带来了不菲的财务收益。

工行年报显示,2015年末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达2798.30亿美元,占到集团总资产的8.2%。如果把工行境外机构看做一家独立银行,资产规模可以进入全球银行业前一百位。过去十年中,工行境外机构资产复合增长率为29.82%,对拉动集团盈利、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行正逐步形成了几乎可办理所有金融业务的“全能银行”。

工行已成立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类、股权投资基金公司。2015年,工商银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双向开放中不断壮大起来的新型零售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增长势头强劲,成为重要的盈利支撑。基金、保险、租赁等综合化子公司净利润合计增长55.4%,体现出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其中,工银租赁定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总资产达到2987亿元。工银安盛总资产规模突破665亿元,保持并巩固了在外资和银行系寿险公司中的领先优势。工银瑞信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9500亿元,大幅提升62%。

姜建清多次强调,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金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强劲成长。

在姜建清的领导下,工行的EICBC业务已取得一定成就。从渠道角度看,目前工商银行已经是最大的互联网银行,电子银行客户数已突破5亿户,其中网上银行客户突破2亿户,手机银行客户达1.76亿户,2015年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22.9%,达到560万亿元,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在全部业务量的比重超过90%。

“工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银行和网络融资银行。”姜建清在今年1月8日“互联网+”金融大会上称。

“姜建清无愧于一位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位银行家。”一位工行中层管理人士称,一是有国际视野与独立思考之定力,不盲动不从众,遵循商业规律,顶住内外压力,在经济上行期使工行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与战略,坚持自我。二是有前瞻判断与强大的趋势把握能力,股改后一直大力推进工行转型,引领行业之先,在整个银行业今天走到生死关头时,果断革新求变,大象冲浪,重塑自我。三是对于其成绩,业内外高度肯定,金融同业高度评价,内部稍有异议,有位基层员工讲五味杂陈,宇宙行的员工似乎没有收获与宇宙行相匹配的奖励与荣耀。

继任者的使命

然而,在姜建清即将离开之际,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正遭遇人才危机。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产品创新部总经理薛鸿健、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毛宇星三位“e-ICBC”战略推进者已于近期离职。

对于工行而言,近期离职的远远不止以上三位,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称,投资银行部等多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处长都已空缺。

“工行的企业文化是强调团队,而非个人。”一位工行中层人士向记者称,受益于良好的公司治理,无论什么级别的个人工作变动,都很难影响整个战略的实施。

人才欠缺不仅只是工行,随着科技金融以及民营银行势力的逐渐壮大,越来越多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投身到互联网金融。更多传统金融机构人才的跳槽已被视作行业风向标,备受行业瞩目,也敲打着更多业内人士的信心。一方面成熟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加速流失,另一方面却难以吸引优秀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毕业生加入银行。“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吸引、培养这些人才,让其融合其中,因此,它并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人才流动环境。”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向经济观察报指出,传统金融机构目前的管理模式已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缺乏吸引力。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国银行业增长将全面趋缓,将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甚至是生存挑战。

是他创造了好时代?还是他赶上了好时代?至少在这个好时代里,他峭立在前哨。姜建清即将退休,只是中国老一代银行家逐渐远去的一例,之前有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兴业银行前行长李仁杰,生于1948年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现年已68岁,超龄服役已三年,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现年62岁。

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要继任者具有更强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更深刻的对金融专业的理解能力,以应对更加成熟的市场、消费者和监管。此时的中国银行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经济新常态、人才欠缺,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展,还有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跨界”的威胁。这也是一代银行家的新使命。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