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参与定增不再100%盈利 因为业绩不佳销售黯淡

徐唯佳2017-01-16 09:4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徐唯佳 “打折买股”是过去两年基金公司宣传定增基金最爱使用的词汇,在他们的营销世界里,几乎“神化”了定增基金的赚钱效应。但是随着A股开始走入弱市行情下,机构参与定增100%盈利的确定性事件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

而公募基金产品销售滞后效应又开始显现,一边是业绩不佳的老产品,另一边却是集中上报待发的新产品。曾经风光无限的定增基金在2017年伊始走入窘境。

业绩分化

参与定增的基金产品中,2015年牛市高点前到期的产品,大多实现翻倍收益,不过这部分产品基本以基金专户产品为主。

在试水成功后,以财通、国投瑞银为代表的基金公司开始在2015年下半年陆续发行公募定增产品,100元参与定增的口号一时间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时光飞逝。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市场已成立的定增基金数量已由2015年末的6只增加到28只(包括已转型的定增基金);另外,还有包括国投瑞银瑞泰定增基金在内的5只定增基金正在发行。

也是在2016年12月31日这一天,财通基金2015年7月成立的旗下第一只主打定增概念的产品——财通多策略精选混合18个月封闭期到期打开,封闭期收益率仅为3%,远逊于该公司旗下定增专户产品收益率。

不过有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该基金成立于市场高点,能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为投资者保住正收益已属不易。

从其他定增基金业绩表现来看,也很难看出定增产品的设计优势。Wind数据显示,根据定增基金成立后至2016年年底的业绩来看,仅九泰锐智定增和前海开源再融资主题能够取得10%以上的收益,分别达到34.79%和11.4%,余下所有定增基金的收益并不突出,更有10只定增基金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与定增的基金产品中,2016年到期的产品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约有两成产品出现亏损,当前处于浮亏的产品则上升为三成左右。

定增概念风光不再

定增基金业绩的差强人意,与二级市场定增概念股票走势疲弱不无关系。“很难再找到好项目了。”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定增产品基金经理向记者抱怨道,一方面,少数上市公司好的定增项目刚一推出,就遭到各家公司哄抢,定增价格不断上抬,最后入围价格基本和二级市场价格没有差异。

他同时提到另一方面,市场普遍不再看好上市公司定增的故事,导致二级市场不再追捧定增概念股。

定增股票需求不旺,除了市场环境不佳外,与上市公司大幅增加定增供应量密不可分。回顾2016年,前11个月的定增融资规模达1.39万亿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Wind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的一年期定增平均发行折价率为9.91%,三年期定增的平均发行折价率为27.41%,分别同比大幅下降45.78%和42.75%。

而近期*ST吉恩发布终止重大重组公告,并可能因连续亏损退市的消息使得2014年积极参与该公司定增的公募基金踩到地雷。

2013年12月3日吉恩镍业发布定增预案,拟以7.62元/股向东方基金、长安基金和兴全基金锁价发行7.87亿股,共计融资60亿元。方案于2014年7月获得证监会批文,9月24日完成发行工作。吉恩镍业以7.62元/股向东方基金、长安基金和兴全基金锁价发行7.87亿股,共计融资60亿元,三家基金公司均认购数亿股。

2017年1月6日*ST吉恩复盘连续跌停,上述三家公募基金踩雷的同时,也给其他公募基金敲响警钟。

LOF的机会?

虽然套在定增基金头上的光环开始褪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各家公司继续发行定增产品的速度。

从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公募基金募集申请表中,共有九泰、财通、建信、富荣等10家公募基金公司的18只定增主题基金正在排队候批。如果这些正在发行和候批的22只基金设立,定增主题基金将扩容至53只之多。

事实上,定增基金在目前基金发行市场并不好卖。“除了过去半年定增基金频频跌破面值的因素,过长的封闭期也是造成定增基金销售惨淡的主要原因。”上海某公司渠道总监向记者表示。

定增市场的不景气,同时影响到基金经理的操作。

国投瑞银基金定增团队吴潇表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定增市场的参与者以及资金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2017年定增的总体平均折价稳定在低位,精选个股的选择依然是2017年定增收益的主要来源。

上述表态也意味着依靠定增项目一二级市场独有的制度红利获取收益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

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果投资者仍然看好定增基金的未来市场表现,可以购买在二级市场交易定增LOF产品,相对于来说具有一定折价优势。以已经成立6个月国泰融丰为例,该基金 1月 10日交易价格 0.96元,但基金净值达到1.02元,存在超过5%的折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