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基金沈建明:消费大升级下的专业投资操盘者

曾建中2017-01-29 15: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曾建中 作为新浪、雅虎和阿里曾经的高管,沈建明转做投资人前,一度认为投资人最好是科班出身为佳,比如具备投行背景,因为她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种理念在沈建明真正“变道”,于2014年9月和其他两位合伙人成立洋葱基金,专注天使投资后得以延展。这是一个专业的团队。洋葱基金目前五位合伙人中,四位曾是阿里新浪等企业高管,一位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沈建明也有创业经历。他们在业务拓展、战略合作、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等方面各具所长,各司其职。

沈建明现在已不“纠结”是否科班出身。她发现,自己挺喜欢天使投资人的角色,而是否专业在于能否准确辨人识团队,在于对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等是否具备前瞻性判断。她曾有的从业经历,使其具备了一定优势。

这也使得洋葱基金在甄选项目时,对其创业团队要求较高:专业背景要强,有韧性,智商情商齐飞。稳健的投资风格,使得洋葱基金更喜欢70后、80后团队,因为他们经过了更多的“摔打”,有着更多的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在创业方面更加“专业”。

在精准地投资了10余个项目后,洋葱基金也要面对创业热潮消退带来的效应。2014年和2015年的创业“黄金期”已然褪色,资本方还没有松开捂紧口袋的手。沈建明把创业比作一个“池子”,“现在倒是把泡沫全都撇开了,但池子里的水营养也不够了,养的鱼少了。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鱼苗进来,但是环境不好,鱼苗进来太少了。”

虽对当下乃至未来几年的创业形势、经济环境有点悲观,但对洋葱基金的投资走向,操盘者沈建明依然显现乐观。因为在过去的创业和资本狂潮中,“冷静”的洋葱基金并未收到过多的裹挟。而消费升级领域正不断出现新的消费场景、方式等,这正是洋葱基金一直聚焦,并将继续关注的领域。在不断显现的机会面前,他们并不难找到中意的项目。

投资稳健而精准

在洋葱基金已投项目的创始人团队里,还没有90后,最年轻的是85年、86年,80后和70后各近一半。

沈建明说,洋葱基金也去了解了90后基因浓厚的文化,比如电竞、游戏、动漫和二次元等,去“get”到他们喜欢的点,接触了不少90后创始团队,但他们多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这让他们觉得风险大一些。

他们希望看中的团队有“赌性”,不留恋舒适区,行动果决,另外还得有韧性。在沈建明看来,80后更为勇敢一些,70后“赌性”略有不足,但韧性很强。综合下来,他们都有机会。

让沈建明认为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已投项目目前从市场表现来看,70后做得更好一些。包括天使轮后,A轮、B轮的跟进,以及业务本身增长态势,“70后表现得更好一些,更稳健一点。”相对更丰富的经验,离钱更近“嗅觉”更灵敏,使得70后在业务拓展延伸,更快实现收入等方面,更具优势。他们倾向先做好业务,吸引投资人,项目营收可能不是几倍或几何级的增长,但一般非常稳健。

稳健亦是洋葱团队的投资风格标签之一。

投不投一个项目,其团队考量排在第一位,尤其是领头人。沈建明说,一个创业团队所做项目,聚焦方向可能会变道,甚至多次。

“没关系,只要团队领头人还在,还不错,愿意做,我觉得可以试。”沈建明说,创业团队的想象力和张力,或者说成长半径要足够大。虽然可能从0到10很厉害,但从10到50,50到100特别吃力,必须全部换将,这才是比较可怕的。

沈建明青睐的创业者,专业背景要强,有韧性,智慧足够,表现在做事聪明、做人练达,智商情商都够高。因为这样,他才知道怎么去和投资人、合作伙伴沟通,怎么去激励团队。具体到业务,他能比较清楚地知道问题在哪,面对陷阱,他能带领团队绕过去,或者匍匐前进爬过去。

稳,从而准。

沈建明说,洋葱基金从考察到确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最长时间6个月,最短也要两个月。

云迹机器人是洋葱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在采访中被沈建明多次提及,其中可窥洋葱基金投资逻辑一角。

云迹机器人的创业团队多为70后,已经过摔练,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创新能力和抗击打能力强,这让洋葱基金对其充满信心。云迹机器人起初聚焦室内智能定位,后来转型主攻服务型机器人。

目前,云迹机器人已成功研发出三代商业服务机器人产品,可用于酒店、餐厅、养老机构等多种室内服务场景,其团队也拿到进一步投资。

目前,洋葱基金已投资10多个项目。包括面向70后和80后女性消费者的“私人美疗师”,提供抗衰美颜美体的上门仪器医疗服务;VR心理社交的项目“两面”等。

沈建明透露,洋葱基金对看中的项目不止有投资,还有孵化。对于“在赛道上能够快速起跑”的项目,洋葱基金投资很快。而对一些需要予以更多培养,不够完善的项目,在发展方向、团队建设等方面,洋葱基金会投入资源进行孵化。

消费升级下的投资风口

洋葱基金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将达5亿,日渐庞大的体量,形成更多更高的消费需求。这一生态的量变与质变,都是洋葱基金聚焦所在。

沈建明曾表示,基于新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业态改变和创新,会对整个创业环境带来非常大的改变,这是洋葱基金非常有兴趣要介入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

沈建明透露,云迹机器人到去年为止已在45家高级酒店铺设,从今年开始可能会铺设在上千家酒店。这是一种新的消费场景,亦是一种全新商业场景的展开,“你会发现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机器人语言交互的需求,住宅小区对服务型机器人的诉求,又正在助长延展这种可能性。而对美丽的天然追求,对孩子教育成长环节持续投资等,也随着消费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变革,也正促生更多的新消费和商业场景。

洋葱基金已投项目布局正适应着这样的逻辑。沈建明和她的团队也正深度感知这样的变革,教育、金融、旅游、健康、亲子,还有生活服务和智能硬件等,都是他们的关注重点。

沈建明说,当下人们的工作场景、文娱场景、支付场景等都已发生深刻变化。有些会形成行业大爆发,有些则会在某个点,某个细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而某几个小点的汇聚,很可能催生整个行业的变革。

比如4G的普及乃至5G时代的到来,某方面助推了短视频的火热,用户浏览内容的方式喜好、内容消费都在发生变化。体育文娱也正成为一大“风口”。沈建明发现,不少年轻人不选择在大公司里工作,而是三五人一群去做美食或工艺品,并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找到最精准的消费人群,只做这些人的匹配,形成小而美的生意,然后慢慢串起来,“这个消费的细分市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她觉得,未来一到三年很多的消费场景,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在消费升级或大消费的概念框架下,洋葱基金也正寻求多方向出击。VR、教育、医学、人工智能……是洋葱基金正关注并将持续关注的领域。

“雷雨来时必须在树下”

沈建明自陈作为投资人至今2年多,尚无多少遗憾。但有个遗憾是因为国内经济大环境问题,见不到那么多的创业“小伙伴”了。而前两年,“每天都会很多很优秀的小伙伴,”她说,现在比较少了,创业者两极分化,一批还是很优秀的,另一批可算是“走投无路”才创业碰碰运气的。

在她看来,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适合创业的人相比以前保守多了,观望态度更浓。原来,创业后拿到投资人的融资要容易不少,现在他们也捂紧口袋。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愈加谨慎,开始于2015年底、2016年初,并几乎贯穿2016年整年。

曾经,投资人看准了项目,很快出手投资,但后来“恨不得抓上两三家一起投,这在以前绝不可能出现的事,现在很多。你领投我跟投,或者我领投你跟投,因为心里都不确定,多多少少拉着伙伴一起。”沈建明说。

在洋葱基金已投项目中,投资初期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各自比例大致为10%、70%、20%。

过去的2014年、2015年,沈建明评价称“大家处于半疯狂状态”。本来见四五个创业者,以彼此都深入好好谈谈为佳,但这样不行,别的投资人一天见十几个,跟赶场子似的。“你只好加强工作强度,”她说,但这样对自己和所谈项目,都不够负责,因为精力所限,很难保证彼此足够的沟通。而这样轮番“赶场”,让自己判断人的灵敏度,也有所下降,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投资判断。

沈建明在2016年的工作节奏放慢了不少,所谈项目减少是一大主因。曾经常去约见创业者的咖啡厅,也由曾经的“高朋满座”转为冷清。

但创投圈的钱还是那么多,甚至虚火未消,只是投资人不再那么“豪爽”。沈建明说,大家变得谨慎,甚至有一点“后倾”,也就是项目投得越早,风险越大。有个玩笑是,如果创业项目没有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就盼着有接盘侠出现,接盘侠又期盼着下一位出现,“每一轮(投资)捂着口袋都很紧张。”投资还在“跟风”,但曾经是不断砸出热钱,后来则是有领投才跟投,否则可能按兵不动。

“出来创业的小伙伴也更理智了。”沈建明发现,创业大街上,创业孵化机构里,创业者群体已不复曾经的火爆。来自大环境的压力,热钱趋冷,创业风险加剧、机会成本减少,使得不少人暂时望而却步,或退而求其次,在所在公司内部创业。

对于未来一两年的创业态势,沈建明评价较为谨慎,给出了“不容易”的评价。“就像两年之前几乎什么人都在做投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这么快寒冬就来,但是寒冬是不是很快就过去,我觉得我很难做判断。”

她的感觉是,要再回到2014年、2015年的态势,未来几年已不太可能,且未来两三年很难有一个特别快的回暖迹象。

反观今年的经济走势,沈建明不是很乐观,她的判断是,平稳中可能会有下滑,整个经济走势会比较艰难,目前还较难看到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引爆点。

创投的“发烧”和退烧,对洋葱基金的未来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沈建明亦没有太多的担心,因“本来就没发过烧”,一度秉承的成熟冷静的投资风格,依然还会延续。

不过,该有的应时而变显得更为重要。沈建明说,未来投资的挑战更多来自于自身,包括对“赛道”、趋势的判断,是不是长期保持敏锐,保持对应投项目特别敏锐的“嗅觉”,最为关键。通俗来说,随时发现了机会,就得闻着味马上扑过去,比别人更快的扑过去。

这意味着需要去打破投资的定势,包括对不同项目创始人不同特质的“足够容量”,还需要预判趋势,有自己一些独特的判断标准,做到一定的前瞻洞察。

沈建明做了一个形象的阐述:像炒股一样,如果一直不炒股,等大势好的时候,也就完了,而做投资就跟炒股一样,当雷雨来的时候,你必须得在大树下,你必须感知那种风险,你才有敏锐。

她认为刚开始投资的两年多处于兴奋和投资直觉期,但经验也随之累计,这使得在未来投资中保持敏锐有了一定依仗。

在促推已投项目一个个“开花结果”的同时,洋葱基金依然将聚焦消费升级领域,精准投资或精耕细作孵化喜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