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萧灼基:马恩金融,永眠长生

田利辉2017-11-17 20:34

经济观察网 文\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11月14日23时34分去世,享年84岁。

知悉萧老师驾鹤西游,不胜唏嘘。夜不能寐,先生的身影在脑海中时隐时现。故成小文,追悼先生,弘扬遗志。

萧股市

1997年间,已经名满天下的萧先生亲手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我当时仅是一名本科生,热衷于追随“萧股市”的论述。萧灼基老师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见地精辟,著述颇丰。

他认为,我国应该实行积极股市政策, 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繁荣。股市的政策设计和监管行为需要服从经济发展,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他提出,要大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他率先提出,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而股民的利益是从股市上赚钱。他建议,要增加机构资金的来源,要敢于引进外资,提高股市投资的有效需求。这些论点掷地有声,至今颇有价值!

因其在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方面的巨大贡献,与厉以宁“厉股份”和吴敬琏“吴市场”其名,敢于为民建言的萧灼基老师为大众媒体尊称为“萧股市”。。

萧老师

我是1997年萧老师指导的国际金融专业的唯一一名本科学生。百忙之中的萧老师循循善诱,不仅从方向上为我的本科论文予以掌舵,而且几度亲自动手为我修改论文。依稀记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办公条件有限,萧老师几次在其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或其家中为我指导论文。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够成为其入室弟子,实在是种幸运。

先生不怒自威,但又和蔼可亲,我在严谨勤奋之中感受如坐春风。萧老师公务繁忙,门生众多,实在忙不过来之时,他就委托黄丹华师姐来代为指导,但是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帮我数易其稿。

我从萧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论文写作,而且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和师者风范。萧老师授课和讲座都是一流的,风采翩翩,为学生树立了典范和榜样。所以,我的人生理想潜移默化地因为萧老师而改变,暗下决心,也要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萧教授

本科毕业后,我在萧灼基、吴树青和林毅夫等名师的举荐下,前赴伦敦大学直接攻读金融学博士。期间,萧老师来英访问,要求我带他去看“马克思墓”。并且,多次提起他一定要完成《马克思传》一书。萧老师年轻时,深入研究《资本论》,能够信手拈来第几章第几页的论述。这两本学术研究性的专著开辟我国马列主义研究的先河,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萧教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之中,而是通过还原他们的人生轨迹,试图贴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内心深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内涵。故而,萧教授能够活学活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之下,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 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提出要维护失地农民权益,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出要实现教育平等,提出要加大医疗援助力度,提出要发挥社会救助功能,提出公平要依靠税收、财政和市场来实现,认为中国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提出在发展中解决中国基尼系数过高的问题等等。这些在当年的创新观点记录于他的12部专著,20多部主编书籍和300多篇论文中。萧教授一生著述合计高达1500万字,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证券市场、产权制度、涉外经济等学术领域做出了贡献。

萧教授认为,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研究经济学必须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他曾写道,“马克思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同样,萧灼基教授也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运用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实践中提出的现实经济问题。他参加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多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萧先生

留英赴美之后,我以保留海外兼职的状态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教,然后前往萧老师的紫竹院家中拜见。当时,萧老师已经中风,不能言语,行动不便。当时见面,尚且犹记老师欢喜的眼泪和自己悲恸的心情。

前些年每隔一两年总要在教师节或者他的生日前后是前去拜见先生,看其手写,听取请示,汇报发展,交流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常常一写就几十分钟,指点学生进步,让卢师母和我往往坚持要其住笔休息。忆及出国之前,先生在讲堂和论坛上的风采,看着先生已经难以写清的笔迹,心头充满了心酸的感激。实际上,萧先生曾为全国政协常委、多个省市政府的专家顾问,曾经时常出现在各大论坛。如今,想见先生,只能是在先生的榻侧。

萧先生虽然长期患病,社会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是他对于国家大事和学生发展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2011年,知悉我在南开独自建院自成一隅之后,萧老师一是欣喜,二是担忧。特意将晚辈学生推荐给谷书堂先生,也引荐萧家子女和师兄师姐,并请对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予以关照。先生对于学生的爱护之情可见一斑!

先生本是研究资本论出身,此后大量论述证券市场。萧老师多次希望并要求我这个海归博士,好好把握中国国情,多与业界接触,学以致用。多次告诫我,万勿照搬生套,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而发表。他希望我们青年学者绝对不要只是仰望天空,而要脚踏实地。只有有所担当,实事求是地直面现实问题, 才有可能做出顶天立地的学问。真正的学问不是发表在哪个顶级刊物上,而是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做了什么样的贡献。

前两年,萧先生在病榻上用颤颤巍巍的笔划,给晚辈布置了些研究工作和规划了些发展前景,明确认为当前的金融过度强调效率,需要加重对于公平的考虑,建议学生要西方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金融学。学生孜孜不倦,前几个星期终于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社会主义金融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想稍有眉目,开题成功后,前去拜访汇报,不想一别已成千古!

先生已是84岁,驾鹤西游应能告别病魔之痛…… 或许,在马克思那里,萧先生又能再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再现当年授课论道之时的翩翩风采!噙住眼泪,望师母和师父家人节哀!遥望天边,学生一定努力弘扬社会主义金融学,告慰师尊!赋诗一首,寄托哀思。萧老师安息,永垂千古……

田利辉,金融学教授(博导)和执业律师,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融通基金等公司独立董事,并任教授课于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