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10月销量下滑8%跌幅意外扩大 上汽集团盈利来源结构性调整

干群芳2020-11-09 11:47

经济观察网 记者干群芳 作为国内销量一度持续领先的车企,上汽大众今年并没有赶上车市“金九银十”的行情。11月6日,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上汽大众10月份销售15.5万辆,意外出现了同比-8%的下滑,跌幅环比9月份的1.2%甚至进一步扩大。由此,上汽大众今年1-10月份累计销售11.86万辆,同比下降23.99%。受疫情冲击后,整个车市早就在5月份止跌回涨,但上汽大众的销量却连续10个月下滑。在9月份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五名中,仅有两家车企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上汽大众尽管销量仍位列第二,但增速以-8.5%垫底。

上汽大众的销量表现拖累了整个上汽集团。数据显示,上汽集团10月份销量为59.67万辆,同比增长9.6%;1-10月份累计销量为42.1万辆,同比下滑15.09%。在上汽集团的11家整车子公司中,10月份只有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印尼有限公司销量同比下滑,后者的销量体量仅有641辆,对整体销量影响并不大。与此同时,在国内的8家整车子公司中,仅有上汽大众销量连续10个月下滑,致使其前10个月的销量降幅也最大。

具体而言,上汽大众今年多款主销车型失速。曾经的B级车销量冠军帕萨特,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被评最差成绩后,销量一蹶不振,直到9月份仍然在轿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之外。而桑塔纳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也同比下滑29.9%,增速在轿车销量前15名中垫底;此外,朗逸前9个月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7.8%,而轩逸、卡罗拉、宝来、英朗等同级车型都同比增长。途观1-9月份的增速为-29.2%,也在SUV前15名中垫底。而斯柯达品牌的销量也未见提升。

上汽大众曾是上汽集团旗下“三驾马车”销量引擎中的主力,但如今其对集团的拉动作用已经不及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上汽集团的盈利结构。根据上汽集团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在前两个季度净利润下滑后,上汽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2149.2亿元,同比增长2.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5亿元,同比增长17.43%;但前三季度这两项指标仍然同比两位数下滑。上汽集团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近八年来的最低值。

上汽集团第三季度的业绩显示出了强劲的复苏信号,一方面得益于加强了费用管控,另一方面则主要靠合资板块拉动。多家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汽集团第三季度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64.66亿元,同比增长2.9%;自主板块亏损15.86亿元,环比同比亏损均扩大,华创证券预计这主要由于公司加大智能化以及后期相关车型投入导致。但单纯从业绩销量数字来看,相比上半年,合资板块对上汽集团业绩的拉动作用正在加速恢复。

不过,相比2019年,合资板块的利润贡献度仍然显著下滑。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105.2亿元,占整个集团净利润的63.18%,而2019年这一占比数字为89.8%,相当于下滑了约27个百分点。上汽集团没有给出各合资板块的盈利数据,但上汽大众2019年净利润占集团比例高达78%,在集团盈利结构中占比远高于其他板块,再加上其销量的大幅下滑,因此被认为是业绩的主要拖累板块。

尽管上汽大众在升级车型结构,但这依然难以填补销量层面的缺口。而“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家合资企业,则成为上汽集团第三季度业绩复苏的主力,其中上汽通用第三季度销售39.5万辆,同比增长2.5%;上汽通用五菱销售45.4万辆,同比增长18.7%。上汽通用销量的增长,除了别克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凯迪拉克,后者在第三季度连续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而上汽通用五菱新推出的宏光MINI EV已经登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名,带动了销量增长。

合资板块是上汽集团利润率的重要支撑,但尽管第三季度合资板块强劲复苏,整个上汽集团的毛利率表现并没有提升。财报显示,上汽集团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9.55%,已经连续八个季度环比下滑,由于增强费用管控,其第三季度的毛利率要略优于去年同期水平。毛利率的下滑,被认为主要与上汽集团提升终端促销优惠有关,此外类似于宏光MINI EV这样的车型,虽然提振了销量,但由于定价过低,能够获取到的利润也很有限。

万联证券认为,随着乘用车行业的持续复苏及公司产销量的持续提升,上汽集团经营拐点有望凸显。接下来,上汽集团各乘用车板块将加强新品推出,除了合资品牌之外,自主品牌也在今年集中进行品牌升级,这些都被认为将提升集团业绩。目前,上汽集团的市值已经接连被比亚迪和蔚来汽车超越,丢失了“一哥“的称号,引起业界极大的争议。但随着上汽大众MEB首款产品ID.4的投放,多家证券研究机构认为有望拉动销量规模,带来估值盈利双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