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智富:建议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胡艳明2021-03-04 12:4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两会召开在即,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原局长张智富提出《关于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张智富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决策部署。2019年初, 党中央、国务院批定的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履行宏观审慎政策牵头职责,探索建立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序推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开展金融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跨境资金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

“但总体上,由于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起步不久,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仍不够健全完善。建议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顺周期积累,以及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传染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张智富表示。

当前宏观审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提出此项建议的背景,张智富认为,当前宏观审慎管理面临四点主要问题: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仍不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有待增强、宏观审慎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建立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至今尚未出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职责边界、治理机制等尚不明确,导致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数据获取难、监管步调不一、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既影响了宏观审慎政策在基层的传导效果,也间接影响了宏观审慎决策的科学性。

(二)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仍不健全。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传染,需要获取金融系统及相关行业数据。但目前一方面,金融业综合统计仍在建设中,尚未建立全量金融数据库,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也未建立跨行业的共享数据库,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这给宏观审慎管理部门收集、整理、加工数据带来较大难度。

(三)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有待增强。从已出台的宏观审慎政策看,现阶段宏观审慎政策视角仍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顺周期积累,以及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传染,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的协调配合联动。

(四)宏观审慎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全国层面已明确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政策牵头职责,为此成立了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但在省级及以下层面尚未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上,职责边界不清,履职手段不足,探索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加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干部职工缺乏金融监管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专业素质难以达到高水平的金融监管要求。

四项相关建议

对于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张智富建议,出台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健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体系。

(一)尽快出台宏观审慎政策指引。人民银行应借鉴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实践经验,围绕政策目标、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政策工具箱,政策传导等,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设计和治理机制,不断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并制定工具启用、校准和退出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议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牵头,联合相关部委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建设宏观审慎管理数据湖,分步将金融系统、相关行业与宏观审慎管理相关的原始数据入湖,为开展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实施穿透性监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管理系统,有效评估金融系统及相关行业的脆弱性,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重点健全房地产金融、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并将其制度化。

(三)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建议人民银行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总需求调节和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双支柱调控框架作用。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微观审慎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部分监管工具的运用,以配合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启用、校准和退出;加强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四)健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体系。建议完善省级层面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体系,以保障宏观审慎政策在各省得到贯彻落实。依托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建立省级层面的宏观审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会同银保监、证监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改、财政、国资、住建等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组成,负责宏观审慎政策在区域内的有效落实和执行,并通过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全面识别评估和防范区域系统性风险。同时,明确人民银行省级机构层面专门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处,加快培养宏观审慎管理干部队伍,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基层宏观审慎管理干部队伍的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