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焦虑之下的向“新”而生

宋磊2021-04-15 17:13

宋磊/文

我们可能随时都要准备和过去来一场真正的告别,即便还没准备好,但形势逼人。 

2014年底,重点城市住宅库存不断升高,房企销售目标达成步履维艰,不少大佬抛出惊人之语,担忧增长极限和生存危机。这种论调是无谓的杞人忧天,还是一线压力的真实传导?如果身临这样的险境,我们又将如何自知、摆脱并迎接怎样的未来?我们和当时的主编、编辑就这个选题讨论后认为,有必要深入一线,找到回答上述问题的粗浅方向。 

在长沙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走访了很多售楼处和房企办公地,和包括置业顾问、营销经理、品牌推广、高管在内的不同层级的地产从业者沟通,掌握了这些“战长沙”人们的奋斗和焦虑。综合其它渠道的论据,我们认为粗放开发看天吃饭、以价换量打折促销的模式难以为继,如果不主动寻求业务模式、能力边界、用户思维的变化,房企们很快就会迎来“天花板”。 

如今来看,这篇报道仍颇具前瞻性。6年来,不少房企被淘汰出局,更具创新意识、能力综合的开发商走在前头。生存的焦虑可能一直都在,但他们将之变成动力去思索创变,在链接客户的方式上不断有新思考,在住宅产品上精耕细作,在新拓展出的赛道稳定增长,在组织、技术等维度不断革新。这些探索正引领行业走向更健康、长久的发展方向。

(作者时任经济观察报记者,现供职于房地产公司)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