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文
从2010年涉及地产报道至今,亲历过几场房地产业的著名商战:2010-2012年,上海本土企业复星与过江龙SOHO中国潘石屹、上海证大戴志康对外滩地王控制权的争夺。2012-2014年,融创收购绿城遭反悔,与宋卫平等人的绿城控制权之争。2015-2016年,宝能恶意收购万科,与管理层之间的公司控制权之争。
现在看来,这些商战之所以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至今为人铭记,除了故事本身有明星光环、情节跌宕之外,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它们代表了过去10年房地产市场的重大节点:
外滩地王之争,背后是商业地产的时代性崛起。此项目所在是百年上海滩的黄金地段,无论上海民企旗帜复星,还是那时国内商业地产标杆SOHO中国,均有势在必得的理由。
融绿数年恩怨,发生在中国房地产的一个转折时期。行业正在告别用好地段、好材料、手工打造即能名利双收的经典时代,转而进入高周转模式的金融时代。宋氏对产品精雕细琢、手艺人式的经营模式,在大起大落的宏观调控中逐渐式弱。而有着严格财务纪律、以高周转为核心的新一代房企融创则掀开了行业大洗牌、大集中的序幕。
至于万科之虞,表面是地产龙头股权结构上的天然缺陷引发出的致命问题,实则是行业过度金融化的苦果。这一场世纪之战,直接引发了监管层开始有意识地防止金融与房地产进一步合体。
提炼这些历史性商业事件中体现出的“道、机、技”,固然是很重要的。作为记者,我们当时最需要做的,可能也就是找到核心的人,问出核心的事,让事实说话。
与前两次商战都独家采访到核心当事人(郭广昌、戴志康、宋卫平、孙宏斌等)不同,宝万之争我最大遗憾是没有能够坐到王石、郁亮或者是姚振华中的任何一个人的面前,听他们讲述。这也让我感受到该行业内部发生的深层变化。
(作者为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