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云/文
十年一梦。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后,2008年底国务院紧急抛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彼时的中国GDP增速忽然从14.23%高位陡然回落到9.65%,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保增长,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不过十年后,这些地方融资平台的巨额债务被时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称为“中国资产负债表中的灰犀牛”。
事实上,就在上述文件发布仅仅几个月后,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合作时注意风险,并提醒贷款前检查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已经贷款的项目同样要定期清查前期资本金到位情况。除此以外,他还要求商业银行终止在年初和地方政府签订的没有实质项目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
然而,充盈的信贷激发了房价上涨,而房价上涨带动土地价格起飞,土地价格起飞则进一步坐实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能力,这又带来新一轮商业银行放贷冲动……事实上,在这位银监会首任掌门人卸任前的三年几乎是在不停的警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但盒子已经打开了。
接下来的10年中,中国建立了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和数十万亿的债券市场,但没有改变的是地方融资平台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2009年6月末,全国8221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而10年后的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带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34%。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令一切雪上加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近期的一篇撰文中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难以通过债务规模去进行衡量和判断的,关键是要看如何使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债务规模本身去评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多大,因为借债的目的是要对冲当前的风险以及未来的风险。
(作者时任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现为蚂蚁集团研究院研究事务总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