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集采在即,业务占比高达97%,春立医疗只好“孤注一掷”上市扩产能

孙文青2021-07-30 17:44

经观大健康 孙文青/文 在第二轮高值耗材集采落地之前,关节龙头企业春立医疗向科创板上市发起最后冲刺。近日,它就主要业绩来源、产品流标风险等问题接受了证监会的第二轮问询。如果顺利挂牌,春立医疗将成为国产器械领域第一家同时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此次募资金额更是刷新行业记录。招股书显示,拟募资20亿元,超过了不久前刚刚在科创板上市的威高骨科的18.8亿元。资金主要用途是提升骨科植入物的产能,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植入物196万件、耗材4.5万件的年产能,相当于现有产能的2.5倍。威高骨科上市也是为了扩产,但比春立医疗要保守得多,只是增加了1.5倍的产能。

春立医疗的骨科植入物包括关节和脊柱两块。公司并没有对针对新增产能作出具体拆解。但行业对此的认知是绝大部分产能会偏向关节业务,毕竟该业务对整体收入的贡献比重高达97%。

该业务是第二轮全国高值耗材集采的重点。今年6月28日开始,各个医疗机构已经在结合自身的临床使用状况,填报未来一年的人工关节采购需求量。按照冠脉支架集采的流程节点,从报量到真正开标,大致需要一个季度的时间。也就是说,针对关节集采的开标,应该在第四季度进行。

这被认为是行业最大的变量,也是春立医疗“着急”两地挂牌的核心原因。此次融资额甚至超过它自身的总资产,2020年上半年,它的总资产刚刚超过12亿元,低于此次募集的20亿元。

跟包括直接竞对爱康医疗,以及威高骨科这样的行业竞对相比,春立医疗因为过于依赖关节这一单一业务,可以说只能“孤注一掷”。而爱康医疗过去几年一直在通过并购等方式弥补产品线,从而降低集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按照集采的流程,厂商在报价之前需要提前报量,一旦产量上不足,将直接影响参报资格。许多小厂商正是因为产能不够,未能参与报价,遭到洗牌出局。

春立医疗从2018年开始,在关节业务上的产能就是满负荷运转,产能利用率超过105%。如果要力保集采的中标结果,扩产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赴科创板上市时,春立医疗就提到,仅靠公司自身积累及H股IPO募集的资金,还无法满足公司在多个方面巨大的资金需求。

在此前一些试点地区的关节集采中,春立医疗就表现得特别积极。在江苏省膝关节集采中,报价共被分为四组。以往主攻海外市场的微创医疗所在的组降幅在50%到60%,而春立医疗的中标降幅则达到80%。

关节是目前国内骨科行业中国产化率最低的一块业务,这也使得这几年它成为增速最快的子市场。2019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87%,按照该增速,预计2024年,关节业务将达187亿元,成为骨科最大的一块市场。

春立医疗从2017年到2019年,保持着超过30%的高速增长,现在位列行业第四,国产品牌第二。不过差距一直在缩小,到2019年时,与国产品牌第一的爱康医疗营收差距只有千万元级别,与行业第一的国际巨头捷迈邦美也仅差5%的市场份额。

但爱康医疗通过这几年的业务拓展,已经将关节业务的收入占比降低到了80%左右,且把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2020年的业绩说明中,它特别提及了新业务的增长。

2020年4月,爱康医疗斥资4020万美元收购美敦力旗下北京理贝尔生物,一次性补齐了脊柱和创伤两块产品。截至去年,爱康医疗已经将理贝尔的销售终端由500家拓展到1000余家医院,其中三分之一是三甲医院。此外,爱康医疗的3D打印产品从2019年就开始放量,相关产品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6%。

在最近的业绩交流中,春立医疗管理层也称有收购意向,但显然,仅仅从产品收入构成来看,春立医疗要比爱康医疗“被动”得多。所以,爱康医疗并没有抢先扩产能,目前也没传扩产动向。

眼下,春立医疗会把全部资源砸到集采上,甚至些许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冲击IPO的坚决,也直接证明了这个市场未来的“惨烈”。通过集采,有利的一面是,国产替代会进一步加速,春立医疗有机会拿到不少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的是,基于产能的大幅扩张,它有可能在报价上会更加“激进”。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春立医疗的科创板上市进程。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