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格局明晰 | 共同富裕系列评论

张雅楠2021-11-26 20:27

张雅楠/文  11月24日,《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首次审议。

房租显著上涨时,政府可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押金一般不得超1个月租金;住房租赁合同期满,双方续订或重新签订合同的,经纪机构不得再次收取佣金;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不达标首次被列入禁止出租之列……

条例中的每一项规定,浓缩的都是无数城市租房人的血泪。小到黑中介骗钱,大到长租公寓爆雷,谁的租房路上没踩过几个坑呢?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知,越是习惯成自然的问题,越值得警惕。

大城市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的,他们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源泉。近年来各大城市不断敲掉落户门槛,争抢的正是这样一群人。解决好他们的住房问题,不仅仅关系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城市未来的发展质量。因此,住建部部长倪虹说,“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

2019年,住建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2020年《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各地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和支持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这些政策的落地以及发挥作用,进而改善整体的租赁住房环境尚需时间,这一过程也是中国租赁市场健全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不仅仅是租赁市场,在同一时空中,房地产交易市场经历的变革更加深刻。我们依然看历次调控中最具有战略定力的北京,严格执行的楼市调控已经持续超过5年,单单一条购买二套非普通住宅首付八成,就将投机需求彻底扫地出门了。

目前,房价处于高位的高能级城市针对房屋消费端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颗粒度和精准度都已经是史上最细、最准了。而针对房屋供给端,三道红线“云接管”了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走到末路,各地对企业预售资金监管趋,也使得房地产几乎要进入准现房销售状态,全方位调控网笼罩之下,那个狂飙的房地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现在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四个字“房住不炒”开始的,5年前,当这一概念提出来时,整个行业并不知道它将带来如此深刻的变革,毕竟,多年的房地产调控用到的抑制、遏制、坚决遏制等严词并不少,但在松松紧紧之间,房价还是一路弹向新高点。

不论是租赁市场的逐步规范、通过全方位调控精准控制的房价,还是各地通过多种多样方式增加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及明确的房地产税试点要求,一个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已经明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运营报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