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高清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总导演讲述幕后故事(四)

闲聊幕后故事2022-05-03 07:18

文 / 刘宝恒


上海,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和一位老奶奶正在看电视。

小女孩问奶奶,这是什么船啊,这么大,怎么没有窗户呢?

奶奶告诉孙女,这是装天然气的大船,我们天天做饭用的燃气,就是这样的船给我们运来的,这个大船就是我们上海的叔叔阿姨们制造的,了不起呦。

电视里一艘巨大的LNG船在巨大的螺旋桨推动下离开造船码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够储存和运输天然气的船,也是上海的这家船厂为国际船运公司制造的第三艘LNG船。

对于造船工业来说,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和航空母舰这三种海上巨无霸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制造难度极高。过去,穿梭于大洋之上的LNG运输船,基本上都是日本和韩国制造的,如今,中国制造的船,已经得到了世界船运公司的青睐。

2013年11月6日,六集大型高清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重磅推出。尽管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和新闻频道的《新闻联播》都提前播出了预告新闻,而当第一集播出后,我们自己对随之而来的热情观众反馈和收视热度仍然感到措手不及。

《大国重器》摄制组现场采 访

台领导指示,《新闻联播》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每天要增加一条观众反馈和专家评论的新闻;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要马上安排《大国重器》的重播。

当年,财经频道还是标清播出,栏目责任编辑连夜重新制作高清播出录像带,提供给综合频道满足高清播出的需要。

片子播出的当晚,导演们一边聊着天一边等待着播出。当电视上片头出现,大家立刻鸦雀无声,目不转睛,屏住呼吸,紧张的程度就像经历一次重要的考试。尽管,自己拍摄的片子已经数不清改了多少遍,看了多少遍。

50分钟在不知不觉流过,当片尾的歌声落下,片刻之后,大家掌声响起,为自己一年半的艰辛和汗水,为那些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机器制造者们。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拍摄《大国重器》的导演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妙手。

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被那些机器制造者的钻研精神,执著忘我,无私奉献,国家情怀深深感染,娓娓道来的人物情感故事,紧张揭秘的机器制造细节,威武高大的巨型装备,奔驰呼啸的高铁巨龙,都被妙手们精美的影像,凝聚成了一部中国制造的大美之作!

《大国重器》摄制组现场采 访

正像片中的一位主人公说的那样,工业品就是艺术品!

是啊,六集片子中出现的那些机器,哪一件不是精美绝伦的工业艺术品呢?直到今天,我仍然没有能力和词汇来描摹这样的机器之美,就让他们留存和展示在永久的《大国重器》影像中吧。

十年来,更让我们不能忘怀的还是那些机器的制造者。他们的美,来自刻骨铭心的对机器制造的痴迷,对民族强盛和自立的雄心。

 他们和她们,激励了无数正在读书的学子。在网络热搜中,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留言,让人们看到了《大国重器》中人物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激励,许多人立志要成为片子中那样的工程师,设计师,焊接大师,接线大师,测试大师,成为国家工业制造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

 正像第二集结尾的解说词所发出的感慨一样,工业制造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分量轻重的标志。

“中国,正在用自己制造的机器建设着自己的工程,这台机器之所以能吊装起巨大的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对于这台机器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老郑写的这段解说词,直到今天,我仍然能一字不落的背诵。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