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伦理与决策智慧

赵越2022-06-01 14:41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大学生商业伦理教育的调研。在近百名的大学生中,98%的人从来没有上过任何商业伦理的课程。这意味着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的求学过程中是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伦理道德训练和学习。


日本最成功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他是史上少有的在有生之年做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家。而他最牛的事迹是凭一己之力在日航(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司)破产之后用一年半的时间力挽狂澜,拯救了日航。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成就公式由三个指标构成:能力,热情和思维方式。他说:“我所思考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所谓能力,指的不仅是头脑聪明,还包括运动神经发达、身体强健等肉体上的能力,这些能力大部分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能力需要乘以热情这个要素。所谓热情,也称之为努力,这个要素也是有个体差异的,....但是热情与能力不同,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最后,还要乘上思维方式这个要素。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这个人所持有的思想、哲学,或者称为理念、信念,也可以用人生观、人格来表示,也可称之为人生态度。我将这些总称为思维方式。”


这三个指标你认为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这里面只有一项是最重要的,其他两项都是辅助。

显然,“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要素,它将大大地左右方程式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力”和“热情”这两个要素都是从 0 分到 100 分打分,但“思维方式”却具有方向性,从坏的“思维方式”到好的“思维方式”,分别可以从 -100 分到 +100 分进行打分,幅度很大。”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在稻盛和夫的成功公式里,最重要的决定正负的因素,不是他的能力,也不是他的激情,而是思维方式。

他在《活法》一书中提到他的思维方式就是首先考虑“作为人,何谓正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我们说到思维方式的时候,实际上说的是道德是伦理。


在西方,伦理学这一概念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习惯” 的意思相联系。后来罗马人用“moralis”来翻译“ethics”。维基百科把“ethics”直译为道德学或道德哲学;在《大英百科全书》里,它的定义是道德学和伦理学;而《剑桥哲学词典》对这个词的定义是对于道德的哲学研究。

所以,西方对伦理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道德的科学或是研究道德的哲学。

而在东方,伦理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的<乐者>,原文是“凡音者,生之于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这句话指音乐和事物的伦理是相通的,进一步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事物都有相通之处。

这时候的伦理还没有明确指出和道德的关系。

所以,西方认为伦理是说道德的哲学,而东方则认为伦理是教人为人的学问。这二者还有一定差别的。


在我看起来,伦理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决策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事业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决策的总和。而决策的质量,跟我们的智慧是高度相关联的。几乎所有的东西方的智者,哲学大家,他们的思想一定会涉及到伦理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