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文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3.2%和52.3%,分别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与0.6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6月录得数据为49.0%,虽较上月环比回升,但仍低于临界点,且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023年4月49.2%、5月48.8%、6月49.0%),体现出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稳经济政策措施需加速落地。
笔者认为,当前经济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需复苏仍面临不少阻力,故应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并与4月底政治局会议所明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合力,共促经济实现平稳复苏与高质量发展。
首先,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13个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生产强于需求,外需持续走弱,价格延续回落。具体来看:
1、生产强于需求:生产端,6月PMI生产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需求端,6月PMI新订单指数为48.6%,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缩区间。制造业生产端走强,需求端继续走弱,需求不足矛盾凸显。
2、外需持续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5月的47.2%下降0.8个百分点至46.4%。笔者认为,因西方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年内大概率不会转向,全球贸易投资将放缓,外需或将持续承压。外需走弱则更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民企投资、居民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3、价格延续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与PPI(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方向基本同步,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5.0%;出厂价格指数为43.9%,分别较上月上升4.2 和2.3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体现出价格总体延续回落,但幅度有所收窄。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小民营企业景气水平仍较弱。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3%、48.9%和46.4%,大型企业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处于临界点以上,但中、小型企业均低于临界点,且小型企业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景气水平长期较弱。
中、小型企业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中、小型企业复苏乏力,就业压力则会继续加大。从数据来看,6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2%,体现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继续下降。
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笔者预计,从“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来看,货币政策方面,宽松大方向不变,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空间,财政政策方面,下半年专项债有望提速,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将加码;从“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来看,扩需求在投资端的政策有力抓手应为基建和一线核心城市地产,在消费端将重点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家居消费;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来看,支持民企法律制度有望出台;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来看,重点仍为金融、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笔者认为,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只有民营企业投资发展预期实现修复,经济才能实现内生性复苏。“一批政策措施”应将修复民营企业投资发展预期为关键着力点。
(作者张奥平系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