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只浮动管理费产品或月内获批 你的基金收益与管理费挂钩了!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23 15:16

5月22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近期上报的浮动管理费基金产品或于月内获批,第二批浮动管理费基金产品也在积极筹备中。

这是继5月16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浮动管理费产品并显示被证监会接收材料后的又一最新动向。

记者了解到,近期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产品,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也对基金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投资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亦标志着公募基金在费率改革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产品上报

证监会官网显示,近期上报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涵盖了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等26家头部及具有代表性的机构。这些机构在基金管理规模或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上均处于行业前列,其中还包括4家中小基金管理人和1家外商独资公募机构。这意味着,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中小基金公司,都对此次费率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

从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的产品投向和业绩比较基准选用上看,首批上报的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 。

记者采访多家公募机构相关人士发现,各家基金公司为此次产品上报做了充分准备,包括产品核心要素设计、产品法律文件准备、配套系统改造推进以及与销售渠道的沟通等。

其中,在基金经理的选择上,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派出旗下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来管理浮动费率产品,全力为投资者创造回报。不过,由于产品尚未经过审批,拟任基金经理的信息暂时未对外公开。

收费模式创新

与此前市场上已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不同,此次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在收费模式上有了进一步创新。

以往的浮动费率基金主要将管理费与基金规模、投资者持有时间或基金业绩挂钩,而此次的新产品则将管理费与投资者的持有时间及持有期间的收益情况紧密挂钩。

具体来说,该次上报的产品管理费主要由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当投资者赎回产品份额时,管理费率可根据产品持有期间业绩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适用基准档、升档或降档费率。例如,若投资者持有期限达到1年及以上,当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为正,按1.5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持有期间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 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其他情况则维持1.20%年费率不变。这种设计思路强化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提升投资业绩。

面临挑战

尽管浮动费率基金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对于基金经理而言,管理浮动费率基金意味着面临新的挑战和投资决策考量。

北京一家公募机构投研人士表示,由于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紧密挂钩,基金经理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走势,优化投资组合,以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在投资风格上,为了避免业绩大幅波动导致管理费下降,可能会倾向于采取更为均衡的投资策略,减少对单一行业或赛道的过度押注。比如在选择股票时,会综合考虑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分散投资风险。同时,更加注重企业的基本面研究,挖掘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标的,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上述投研人士进一步认为。

不过,在市场波动较大时,一位沪上大型公募机构基金经理表示,市场波动放大后操作难度会进一步增加。例如在市场单边下跌的极端环境中,既要控制好仓位以减少净值回撤,避免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又要寻找结构性机会,为投资者创造正收益。在牛市中,则要把握好节奏,确保仓位合理,充分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同时防止追涨杀跌,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该沪上基金经理坦言,“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推出意味着更高的管理要求和更复杂的投资决策,这与此前的投资操作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后的投资决策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进一步迭代。是否要对应着业绩基准的成分股权重来配置还要根据之后的市场环境观察。”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看来,这次的浮动管理费产品对投资者持有期间的收益情况与费率紧密挂钩,但是基金经理在短期市场波动较大时,市场对冲工具不足、权益仓位区间限制的约定条件下,能做的操作相对有限。部分投资者也会在基金净值下跌的区间选择赎回,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选择形成了负反馈循环。

在基金运营方面,记者了解到,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给基金的运营流程带来了很大程度变化。传统的基金运营模式下,管理费计算相对简单;在新模式下,计费规则变得复杂且高度个性化,需要对每个投资者的每笔基金份额进行单独核算,这与传统的固定费率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如,投资者可能在不同时间点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且每笔份额的持有时间、收益率和对应的管理费率都可能不同。这种“千人千面”的收费模式要求基金公司必须具备强大的系统支持,能够实时、精准地处理海量数据,确保管理费的计算和收取准确无误。

同时,基金公司需要在每个交易日结束时,对所有基金份额的净值进行重新计算,并根据每笔份额的持有时间、收益率等条件,动态调整管理费的收取标准。这一过程不仅计算量巨大,还容易出现差错,尤其是在面对大量赎回或分红等复杂场景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看来,浮动费率模式下,基金公司的系统改造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或重新开发,这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所以目前监管层先从头部公司开始试点推行有其道理。

对于投资者而言,北京一家第三方投顾机构负责人表示,新模式浮动费率产品的设计有助于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由于管理费的收取与持有期限和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相关,投资者持有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享受到更合理的费率和更好的投资回报。这促使投资者减少短期频繁交易,更加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

但该投顾机构负责人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浮动费率基金需要更加谨慎。基金的业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竞争等,即使基金经理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也难以保证在所有市场情况下都能取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因此,由于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设计相对复杂,投资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了解产品的费率结构和投资逻辑。

构建新生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新模式下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推出无疑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有望推动基金行业更好地实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构建管理人与投资者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在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多位公募机构人士看来,从目前的监管导向和动作来看,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可能会成为未来基金发行的主流模式之一。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基金公司运营经验的积累,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设计将更加精细化,投资策略也将更加多样化。

嘉实基金表示,此次该公司上报浮动费率创新产品,是对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优化基金运营模式等相关部署的具体落实。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下,基金产品的管理费能收多少,是以投资者的回报水平来决定的。该收费方式有利于激发基金公司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升自身投资能力与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

东方红资产管理表示,在改革推动下,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浮动费率产品。浮动费率改革将会为行业带来新气象,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将通过利益共担的约束机制,脱离短期的利益追逐模式,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激励基金管理人大力提升核心投资研究能力,重视投资者实际回报。

多位公募人士向记者透露,随后,基金公司会进一步拓展对标的业绩比较基准范围,探索更多与投资者利益挂钩的创新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