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刷了半天短视频,脑子却像被塞满棉花,啥也记不住?或者打开社交媒体,十分钟后发现自己啥也没干,脑子里只剩一堆乱七八糟的梗?这就是“Brain rot”——一种现代人越来越常见的“脑雾”状态,指被低质量信息、无意义的娱乐和碎片化内容淹没,导致注意力涣散、思考能力退化。
“Brain rot”不是医学名词,但它精准描述了信息过载时代的一种现象。我们的注意力被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光怪陆离、应接不暇的内容劫持,大脑沉浸在即时性的欢愉和满足中,随波逐流地做出反应,手指机械地做出重复下滑的动作。这些便利、奖赏和数字干扰就像是大脑的糖果,劫持了大脑的奖赏系统。
即使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希望改变,但这些习惯是很难打破的。人在脑雾状态下待得太久,大脑选择了习惯性反应,我们可能就再也无法做出专注且有目的的行为了,因为大脑会修剪掉使用较少的突触,而这些突触恰恰是能让大脑开展复杂、有创意和刺激性的思维的关键所在。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夫·卡普在他的新书《觉照》中提炼出一套让大脑突破脑雾、瞬间被点亮至“觉照”状态的12条原则,让你的大脑驱散惰性,开始恢复活跃。
以下是书中部分原则的摘选。
打开内心的开关
一段觉照的人生要求你改掉一些长久的习惯,你必须探索、质询和反思你对许多事情的成见(好吧,是反思一切成见),重新组织你对失败和成功的看法,并且潜入内心深处,找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所谓打开内心的开关,就是要质疑成见,发现意向,并专注行动。
如何活出完整的觉照?
暂时退到一旁,不要理会你对自己说的(或是别人对你说的)应该如何生活的套话,和自己碰撞思维,想出别样的可能。从乔伊丝·罗奇的策略清单那儿借一页过来,反思你对自己和自身处境的想法,然后盘点一下,你希望在对自己和将来的思考中,将哪些优势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无论你喜欢分析性还是创造性的方法,都要探索自己的思想,以及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证据,从中发现下面这些东西。
• 模式。要注意,一些重复性的模式会使你在工作或人生选择的决策中,走上熟悉的老路。它们要么是你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要么是将你困在原地、阻挠你想象其他东西的恐惧感。试着摆脱它们走上几步,即便只是暂时的,也能打破原来的模式,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在其中,你可以怀着更多意向行动,少一点日常生活的随波逐流。
• 潜能。要明白无论你在何处开辟改变的空间,里面都有潜能存在。从小的改变开始尝试,挤出时间来追求你已有的兴趣,或是探索有可能助你成长的新兴趣。要明白潜能是自然界的根本特征,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维持一切的庞大系统,潜能无处不在。
• 可能性。要明白,有新的方法可以反省你的思想,降低你实践意向所需的启动能量。试着和不同的人一起吃午饭、喝咖啡,试着让他们来改变你的心态或者刷新你的思维,由此将新的启发灵感的能量注入日常。要注意,自然本身始终在提醒你不同元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做一个主动的机会主义者
要将无限的潜能视作现实,要明白高能态的大脑是没有边界的。要拥抱知识、灼见、创意和专长,也不要忘记能量和热情,要用这些来激发新颖的思考,加速善的实现。主动的机会主义者既会深挖,又会换地方挖。下面是一些引入主动机会主义的觉照策略。
• 敞开大门,让机会不必叩问。和陌生人聊天。和朋友的朋友碰面。结交知识结构与你不同的人。保持好奇心,不要拒绝意外。
• 主动发现你的个人经历在什么地方有所局限,它可能形成了哪些盲点或无意识的偏见。通过有意向地多看、多学和积极参与,这些盲点和偏见是可以消除的。
• 要认清周围的人有什么你欠缺的技能。绝不要因此觉得羞耻或自我批判,你只是开展了一次单纯的自我评估,并做出了找到具有某项技能或特质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的选择。要向对方请教他们的技能。研究他们的行事方法。寻找你可以学习的那些技能。
• 要主动。追随你的兴趣,或是倾听别人最急切的需求并主动帮忙。这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好法子,能让目标充实你的生活。
对你的脑子“掐一把”
在大自然中,每当有趣的东西吸引我的目光时,它就像是掐了我一把似的――捏住我的注意力,把其他念头都挤掉了。不仅如此,它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于分心的事物在我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脑中产生的效果。那一掐不会增加我心中的混乱,只会让我感到专注和宁静,同时又令我振奋。那感觉真好。当心灵处于宁静而振奋的状态时,我便能将注意力转向任何事物,内心的能量也自然会朝那里涌动。
我也开始有意地试验掐自己一把。一旦掐住了注意力,我就会感到宁静和警觉,并能专注于我想要专注的对象。
作为试验,不妨试试下面三个掐自己一把的步骤,再用第四步得到一些额外的东西。
• 先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激发你好奇的事物上,要么是某个困扰你或者使你平静的事物:窗外你中意的一幅景观、一张照片、你珍藏的一件私人物品或者你的猫猫狗狗。同时留意你注意力中的能量变化。
• 用这充满能量的注意力一掐来更深地接通你关注的对象:拆开那个唤起好奇心的念头,对关切的事物进行反思,凑近端详窗外的风景或是你手中的照片,怀着额外的感激关注你的动物伴侣。
• 体味这个知觉敏感的时刻来加深体验。然后再掐自己一把,以此加深注意力,或者将视野转到更大的风景。
• 追随心流。我发现,如果我能在大约5分钟内抵制分心,专注于我选中的事物,这套组合动作就能将我带入心流。
做新的事,做不一样的事
下面的简单步骤能让你的心灵准备好接受更大的变化。你这一次凭借信念跳得越远(冒的风险越大),下一次就会跳得更远(也就是甘冒更大的风险)。感到阻力了是吗?记住这是正常现象,但也要记住,焦虑、恐惧和其他不适的感觉,都可以是成长的火箭燃料。
• 借助日程来设定优先事项。将待办的事项记入日程。练习与其他领域的新联系人会面,每个月至少要试一次,通过会面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工作,看看你有什么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分享。
• 接受自己专长领域之外的任务或邀请。有意将自己置于陌生的处境或角色,你或许会感到资历不足,但也会激起创意能量来迎接挑战。在此过程中,你的大脑会建立新的联结,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韧性和前进的信心。
• 改变一些简单的习惯,比如换一只手来刷牙、持餐叉或在洗澡时给自己打肥皂。用你的非惯用手扔球或掷飞盘。当你坐下吃东西时,试着闭上眼睛咀嚼,感受食物的风味和口感如何唤醒你的意识。
• 做一些滋养自己的活动。比如,在电脑上建一个便笺文件,和别人探讨几样你想尝试的事物;选一个你好奇的领域,出席一位专家的讲座(去现场或通过 Zoom);从你喜欢的音乐之外选一两首,加入你的播放列表;给经常见面的人发一封亲切的感谢信。
拥抱从失败中涌现的机会
思考下面的方法,用它们来重述和反思失败,最终取得成功。
• 接受失败,视之为一件解决问题的工具。每次创新都是持续迭代的产物,是在我们揭示新的或被忽视的洞见时,对我们的思维或流程的调整。
• 争取更快地反弹。重新集中注意力,并用“重启讨论”的模式问出高产出问题。
• 创造一种“快速失败”的文化――要划出一片安全区,让大家都能安心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有这种文化,以此激发创意,优化学习,不再因追求完美而止步不前,并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 拥抱试错法,将失败看作大自然进程的一个环节。演化在大尺度上连绵不绝,在我们个人的进步上也是如此。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持这种连续性,只要我们肯运用自己的杰出能力,去进行复杂的推理、内省和决策,从而不断进化、茁壮成长。
按下“暂停”键
要真正得到恢复性休息,哪怕只是短短一阵,也要将待办事项清单抛诸脑后。要抵制用任务填充休息时间的冲动。如果你的大脑想要跳过休息去完成待办任务,就在心中准备好一个帮你抽离的口令。任务可以等,要活在当下。停下来,体会当下脚踏实地的感觉,接纳来自内心和环境的指引。你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试验下面的方法。
• 重新考虑对速度的需求。当匆忙做事已经成为习惯,你就要格外留心了。要避免挤占休息或做出改变所需的时间。
• 带着相机出门稍歇片刻,到外面拍摄树木、花朵,或者拍拍家里、办公室里的植物。按快门前要暂停一下,以此和眼前的生命建立联结。
• 试着写日记――用写字、素描或涂抹记下户外的景物,让大自然融入你的思想、你的身心活动,以及你的表达。捡一片叶子或一片花瓣夹进书页,将其作为一种点缀。
• 呼吸。你的呼吸是注意力、认知、想象和记忆的总控开关,停下来,深呼吸,补充能量。
拥抱自然
“我们要勇敢地开始了解万物,还有各种赋予我们生命的系统,我们也要了解自己和它们的关系。”潘多拉·托马斯说,“我们要做问题的解决者,不能只靠别人来解决问题。说到自然,我们必须主动重建和自然的关系。”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上手方法,它们都是启动能量较低的选项。
• 放慢速度。放慢你的一天。放慢你的反应。要慢慢地注意、观察,将感官完全集中于当下。
• 用自己的眼睛看。要注意,对于影响你的社区以及更大社群的事物的信息,有多少是你从手机应用、社交媒体、出版物和其他人那里获得的。只要有机会,你就要更直接地参与。
• 把手弄脏。如果可以,打理一个园子。如果没这个条件,就在花盆里栽一粒种子或一块球茎,然后好好照料。给植物换盆。搂叶子。试试堆肥。研究永续农业,钻研那些人类以外的结构和智能的课题。
• 拥抱有意识的节奏,以此改造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治愈自己来治愈环境,而治愈自己的起点是用符合人性的步调生活,要利用这种步调支持清晰的思考,做出审慎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