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9-05 16:2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经济观察报:什么是渐冻症?
樊东升:渐冻症是大脑和脊髓里管运动的神经细胞不明原因地逐渐丢失,更直白地说是逐渐死亡,这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逐渐萎缩,人逐渐丧失运动能力。所谓“渐冻”,就是人慢慢就被“冻住”了。表面看,渐冻症是一种神经肌肉萎缩的疾病,但它本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的。
渐冻症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一样,都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退行是病理性的,不可逆转,因此渐冻症不可能被完全治愈。要让渐冻症患者恢复正常,就相当于让人永葆青春甚至返老还童,这是不存在的。能稳定或延缓病情,便是渐冻症理想的治疗结果。
经济观察报:为何渐冻症被称为“最残忍的罕见病”?
樊东升:患者在神经肌肉逐渐萎缩、丧失运动功能的同时,大脑的认知、情感和知觉基本保持不变。他们会看着自己的功能被一点点剥夺掉,而且速度很快。老年痴呆症患者不记事了,反而没那么痛苦,痛苦给了照料者。而渐冻症患者所有痛苦都要自己承受,眼睁睁看着自己从能健康活动的人到废人,这种痛苦不仅在生理上,也在心理上,是很残酷的。
经济观察报:目前,渐冻症的可用药物有哪些?
樊东升: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相比,渐冻症进展更快,许多人生存期只有五年左右。如果说,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的进展速度是绿皮火车,那渐冻症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动车,要把它刹住更不容易。
目前,渐冻症有“两个半”药物可用,一个是赛诺菲的老药利鲁唑,一个是日本三菱制药的依达拉奉,另外还有渤健去年上市的托夫生注射液,因为它只对2%病人有效,只相当于半个药。
经济观察报:渐冻症患者的全身功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哪些因素会加速或延缓病情?
樊东升:在确诊之前,患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一些非运动症状。例如,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失眠症状。动物实验也表明,在渐冻症老鼠出现肢体瘫痪之前,就已出现失眠现象,这与下丘脑的变化有关。很多基因导致的渐冻症患者在发病前,下丘脑也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和能量代谢、睡眠节律以及焦虑情绪均有关联。因此,部分病人在患病前会出现焦虑、体重下降或睡眠障碍。
随着时间推移,渐冻症患者会出现肉跳和无力的症状。当疾病发展到后期,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呛咳、大小便异常等症状。
经济观察报:如何提升渐冻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樊东升:早诊断、早治疗是最重要的。过去,渐冻症在全球的诊断延迟时间为10—11个月,即患者通常在出现症状接近一年后才会被诊断。从临床实践来看,随着渐冻症越来越受关注,现在很多患者在患病三个月至半年内就能得到确诊,因为他们在出现肉跳这样的症状时就会警惕并就医。越来越多实现早诊断的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早期治疗,这将延长生存期。
早诊断对新药研发也非常重要,因为临床试验往往需要早期病人,早期病人多,新药开发速度就可能加快。新药研发的最终目的也是治疗渐冻症。
经济观察报:渐冻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是怎样的?
樊东升: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都是不清楚的,它们不同于如新冠等明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因为病因不清,所以会有很多种学说,学说越多就越说明原因不清楚。
可以明确的是,渐冻症有一些诱因和发病机制,例如神经过度兴奋的机制、能量代谢不足的机制,以及氧化应激损伤机制。
比如,能量代谢和减肥有很大关系,因此减肥可能成为渐冻症患者发病的诱因。当人主动把自己的能量给剥夺掉时,原本还能维持住的神经细胞一下子维持不住了,就会发病。当然,即使不减肥,这些人最后可能还会发病,但发病时间可能会推迟五年甚至十年。运动神经元是最大的神经细胞,它的能量代谢要求非常高,会因能量不足而丢失、死亡。所以,在发病早期,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体重稳定,国内外研究都表明,患者早期体重掉得越快,病情发展就越快。
上高原也会成为一些患者的发病诱因。能量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没有氧气,中枢神经系统就无法代谢。像东方丝雨渐冻人关爱中心发起人刘继军,他发病前就在高原待了一段时间。
劳累也可能诱发渐冻症。研究发现,渐冻症患者的细胞应激机制较正常人弱。正常人在面对刺激或压力时,神经细胞可以形成应激颗粒,这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用来应对危机。当危机过去,这些颗粒会散开,恢复正常状态。渐冻症患者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应对压力,导致细胞死亡。
长期承受脑力或体力的过度压力的人,神经细胞更容易丢失。这解释了为何运动员、退伍军人更容易得渐冻症,他们训练量大,导致体力应激。蔡磊也是如此,他长期熬夜,导致脑力应激。因此,得了渐冻症后,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焦虑,吃好、睡好,保持相对弱应激的状态,让神经细胞得到更好的保留。
经济观察报:渐冻症治疗有哪些常见的谣言、伪科普?
樊东升: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一种“类ALS综合征”,我们通常把这称为“假渐冻症”。“类ALS综合征”临床表现像渐冻症,肌电图也是一样的,但这种病是有明确病因的,可以通过治疗完全恢复正常。一些伪中医分不清渐冻症和“类ALS综合征”,可能会误诊,并在病人病情好转时自认为治愈了渐冻症。在所有疑似渐冻症患者中,大概会有5%左右会是“类ALS综合征”。
在各种与治疗渐冻症相关的传闻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安慰剂效应。有的患者接受某种治疗后,认为自己的力量很快就得到了改善、肌肉长起来了,如果不是虚假宣传的话,这种情况多数是安慰剂效应。因为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的疾病,任何治疗都不会那么快起效,今天用药,明天就发挥作用,这是不合理的。蔡磊身上也发生过典型的安慰剂效应。
经济观察报:脑机接口这样的新技术可能给渐冻症群体带来什么?
樊东升:脑机接口非常重要。渐冻症患者发展到晚期后,与人交流就会受到制约,家人无法猜透他的想法,失去与外界的沟通,成天躺在床上受罪,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借助脑机接口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能上网、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患者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我想,未来5年,脑机接口很大程度上可以让这一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