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恒集团处置上百套房产 总价超3.3亿元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9-24 22:1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国宝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一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附近的62平方米房产,转让底价为531万元,折合单价8.5万元/平方米,挂牌截止时间为9月24日,产权所有人为北京天恒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恒”)。

北京天恒为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恒集团”)下属企业。据负责拍卖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该房产为天恒集团自有房产,原本主要用于出租,出于优化资产结构的需要,目前拿出来出售。

天恒集团为北京市西城区国有企业,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空间更新和业态更新两大类。空间更新涵盖城市更新和房地产开发;业态更新则涉及商业零售、文旅、餐饮、养老、酒店等多个领域。

根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天恒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房产达111套,房产转让底价从106万元至1397万元不等,总转让底价超过3.3亿元。

一位接近天恒集团的人士表示,大批量出售房产,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天恒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向城市更新,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出售房产可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部分房产价值缩水,对财务形成了一定负担。


出售

天恒集团此次出售的111套房产均为住宅,其中转让底价超过1000万元的有三套,全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总价最高的是大红罗厂街3号院一套84.7平方米的两居室,单价16.5万元/平方米,总价1396万元。

此外,丰融园15号楼的一套68平方米开间位于金融街附近,总价1253万元,单价高达18万元/平方米;另一套位于百万庄大街附近的两居室,建筑面积84平方米,总价1026万元,折合单价12.1万元/平方米。

总价低于200万元的房产有59套,大部分来自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的天恒乐活城小区。该小区为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在售房产多数为毛坯状态;另有少部分房源位于丰台区和石景山区。

此次出售的房产中,大户型相对较少。其中最大的一套位于朝阳区,建筑面积154平方米,转让底价782万元;另一套位于海淀区的房产,建筑面积105平方米,转让底价871万元。

111套在售房产中,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有106套,其中80至90平方米户型有56套;60至80平方米户型有27套;低于60平方米的有23套。

上述负责拍卖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房产均为天恒集团自有,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天恒集团开发项目的剩余房源;另一部分是天恒集团用于出租的房产。这些房产目前均为空置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天恒集团出售的部分房源底价高于市场价格。以天恒乐活城为例,在售的50多套房源单价普遍在2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同类房源在二手平台上的报价普遍在1.6万至1.8万元/平方米。

据房山区阎村镇附近一位中介介绍,其所在平台的天恒乐活城二手房成交量较小。7月仅成交三套,单价分别为1.4万元/平方米、1.6万元/平方米和1.8万元/平方米;8月成交两套,单价为1.3万元/平方米和1.5万元/平方米。

该中介以8月底成交的一套89平方米两居室为例介绍,该房源从挂牌到成交共耗时104天,价格四次下调,带看26次,最终成交转化率仅为3.8%,成交价相较挂牌价折让幅度超过30%。

另有天恒集团位于百万庄大街的房产,转让底价为12万元/平方米。据二手平台挂牌信息,同小区、同户型、同面积、同朝向房源的挂牌单价为10.2万元/平方米,总价相差161万元。


变现

天恒集团此次出售房产,既有优化资产结构的考虑,也有补充流动性的需求。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天恒集团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13.4%。在2021年营收高峰期,其营收达到132亿元,此后逐年下降。

2025年上半年,天恒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而2024年亏损50.7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联营企业存货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

从2024年财报来看,天恒集团在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合计亏损24.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达到14.2亿元,其中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也就是说,天恒集团持有资产的价值缩水,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金流方面,天恒集团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均为净流出,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额度达7.2亿元。

近三年,天恒集团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波动较大,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持续增加:2023年增加13.5亿元,2024年增加16.7亿元,2025年上半年增加30.2亿元。天恒集团的融资保障了其运转。

这也导致其杠杆率进一步攀升。2021年以来,天恒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76.7%升至2024年的82.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3.5%;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在2024年达到80.4%,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升至80.7%。

接近天恒集团的人士介绍,房地产行业普遍低迷,八成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或业绩下滑,天恒集团同样受大环境影响。目前,天恒集团正在进行业务转型。根据上级部门统一安排,天恒集团全面转向城市更新领域,资金投入较大;由于拿地较少,新项目对现金流贡献有限,造成阶段性入不敷出。

联合资信在其信评报告中指出,天恒集团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成都。2024年销售金额为25.8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为7.1亿元。目前天恒集团已无存量土地储备,也没有新的一级开发项目。

截至2024年底,天恒集团有息负债为543.9亿元,净负债率高达544%。其中短债占比19.5%,现金短债比为0.8,短期偿债压力大。


转型

天恒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市西城城建开发集团(下称“西城城开集团”),最初为北京市西城区的城投公司。2001年,西城城开集团与西城区住宅建设开发公司合并成立天恒集团,业务逐渐转向资产经营。2008年,天恒集团首次进军全国市场。

2013年,北京华兴新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天恒集团,之后,天恒集团形成房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并进入快速扩张期,先后拿下房山阎村镇、周口镇、丰台南苑村、丰台南苑乡、良乡高教园区、庞各庄等多个地块。

2016年至2017年间,天恒集团通过独立或合作方式获得海淀永丰、海淀双新村、朝阳东坝、朝阳孙河等多个地块,这一时期也是其房地产开发最辉煌的阶段。

自2018年起,天恒集团逐步淡出北京土地市场,转向城市更新,先后启动科影厂改造、马连道文化创意街区、百万庄北里住房改善、光源里棚改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其中百万庄项目和光源里项目均涉及商品房。

在公开土地市场,2020年至2022年,天恒集团在成都等地小规模地拿地;2023年6月,天恒集团以19.6亿元拿下双新村棚改地块,开发印象山项目;2025年2月,又与华润置地、北京建工组成联合体,以20.6亿元拿下东坝共有产权地块。

2024年,在天恒集团的收入结构中,房地产销售占比66.9%,一级土地开发占比18.9%,房屋出租占比5.1%。但从目前天恒集团的存量项目来看,其既无储备未开发土地,也无一级开发拟建项目,保障房亦无在建或拟建项目。

联合资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天恒集团棚改业务仍需投资85.9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

天恒集团棚改业务主要归属于城市更新板块,涵盖住房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及物业服务等。其中住房改善涉及7个项目,也是天恒集团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接近天恒集团的人士看来,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但由于项目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一旦进入回报期,将为天恒集团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例如,百万庄城市更新项目“百万佳苑”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盘销售。

百万佳苑项目为北京二环内稀缺项目,附近有较为优质的教育、交通等配套,分为梅、兰、橘、竹四个小区,最先入市是兰园,主要以小户型为主,单价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总价在520万元至780万元之间。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爆料请联系:139117342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