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理想汽车做出一个决定,主动召回部分理想MEGA 2024款车型,并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理想MEGA 2024款上海起火事件正式致歉。
此刻,距离上海一辆MEGA起火事件仅过去一周时间,最终技术调查的结论尚未出炉。
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召回本是常态。理想汽车此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动”二字,只要发现存在风险就果断采取行动。
在启动召回的同一天,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明确表示,这次召回是主动召回。
“事故调查需要时间,有时候一两个月都出不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导致事故的隐患,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我们不能等。”李想说。
一家企业真正的价值观,不在风平浪静时的豪言,而在面临危机时的抉择。
“先不要看会花多少钱”
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了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万幸的是,该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理想汽车第一时间与车主取得联系,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但由于事故车辆需要用户、消防及相关机构共同完成勘验与检测,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耗时较长。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迅速启动内部调查与分析,对云端预警系统记录和专项验证数据进行了复核。
结果显示,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在了解技术问题后,理想汽车质量负责人与产品线负责人在10月25日上午(事故第三天)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很快达成共识。
10月25日下午2时15分,理想汽车质量负责人牵头召开会议,公司主要相关负责人都参加了。
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强调:“在做决定前,先不要看到底会花多少钱,是10亿,还是20亿,先看是不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最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只要确认这个安全风险确实可能存在,哪怕可能是个非常小概率事情,就应该召回更换。
团队迅速达成一致,决定立即启动召回程序。10月26日晚,相关材料已全部准备就绪,并于10月27日正式提交申请。
10月31日,理想汽车宣布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召回部分理想MEGA 2024款车型。李想强调:“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是百分之百。”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情况:在做出召回决定的会议中,李想并未参与。但团队成员却毫不担心李想是否会反对召回,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理想汽车的企业理念是“一家人的安全是无价的”。
李想在央视直播中曾透露:“在理想,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无需审批。” 这一预算原则揭示了理想安全优先的底层逻辑。
李想的MEGA是2024年3月份提车的,汤靖的MEGA也在召回范围之内,他是2024年5月20日提的车,已经行驶了约3万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此次主动召回,打破了汽车行业“等待官方结论”的惯例。
“要是知道哪怕有一丝风险,我们早就会选择召回,而不是等到今天了。”汤靖说。
排除电芯自身存在质量问题
“我们已交付给用户超140 万台车辆,没有发生一辆车在没有受到外部原因的情况下电池发生热失控事故,这除了我们对电池供应商的生产质量管控有信心外,更因为有我们称为连山的云端 AI 质量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在车辆发生热失控前,就提前发现问题。”汤靖说。
据了解,在理想MEGA 2024款上海起火事件中,理想汽车的系统在车辆起火前4个多小时已监测到电池绝缘故障异常,并生成预警。
随后,理想汽车客服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当事车主和驾驶员,甚至车辆还因小电瓶馈电进入到了抛锚状态并叫了救援。
由于此前从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的先例,理想汽车承认,客服团队当时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这也导致错过了提前介入处理的最佳时机。
理想汽车表示,加强一线团队培训与支持,提升现场和远程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与决策能力,同时优化云端预警的处置策略,遇到关键信号将更果断地指引驾驶员靠边停车、并安排救援等应急措施。
通过云端数据复核与专项测试,理想汽车精准锁定了隐患根源,特定批次(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18日至12月27日)的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达标,而事故前所有电芯参数正常,排除了电芯自身质量问题,明确了问题边界。
为实现隐患清零,理想汽车实施了彻底的维修方案和用户保障措施: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共计11411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单台车施工约为1个工作日。
在发起召回申请后,理想汽车这几天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相关后续工作,包括准备更换的全新动力电池,全新的电机控制器额外产能,以及售后维修等的相关产能准备。
理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展现了快速响应能力。“产能真的还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大家要知道,我之前和大家沟通过,我们动力电池的当前正常的产能就是每个月 3300 个,所以我们的供应商需要重新搭建产线来加速生产。”汤靖说。
在已有8年或16万公里标准质保基础上,理想汽车为召回车辆的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提供额外2年或4万公里保修延长,总计达10年或20万公里,该权益随车辆所有权转移。
由于冷却铝板的腐蚀渗漏与使用时间强相关,理想汽车将按照车辆交付的先后顺序,邀约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店更换维修。其间,若有出现冷却液相关预警的车辆,将优先安排更换维修。
在应对此次事件的过程中,理想汽车推动了技术和管理体系的迭代,包括承诺对冷却液等液体化学材料实施更严苛的检测和验证标准,从源头杜绝同类隐患,以及强化云端预警与人工决策的联动,确保未来对小概率风险也能采取果断行动。
安全性是纯电战略的基石
理想汽车对安全的重视,并非始于此次召回。
2017年前后,理想汽车启动纯电动车技术预研,但因当时“电动车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不合理”而暂缓推出纯电车型。直至2021年,理想汽车在确保800V高压平台、4C以上充电倍率电池等核心技术成熟后,才重启纯电战略。
理想汽车严格执行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规范,涵盖超100项整车碰撞测试,数量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在极限真实的用户场景上,理想汽车构建的超级碰撞工况体系,覆盖行车安全、碰撞安全、救援安全、火灾安全等多维度。例如,严苛的美标90公里正面碰撞、60公里侧面碰撞、110公里超高速追尾及全场景翻滚等测试。
作为理想纯电战略的开山之作,MEGA设计之初将安全作为核心基因。
MEGA率先采用2023版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标准设计并进行摸底测试,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全部达到G+(优秀+)标准,主驾侧、副驾侧正面25%偏置碰撞均以零缺陷表现达到G(优秀)标准,双侧A柱和门槛位置零缺陷。
MEGA搭载的麒麟5C电池,由理想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而来,基于130项安全设计指标,历经951项安全测试,并进行了大量远超国家标准的极端试验。
MEGA搭载理想汽车自研的全方位主动安全配置,包括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盲点监测等功能。这些功能相互配合,为驾驶员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辅助,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
在此类事件中,企业的沟通方式往往比事件本身更能体现其核心价值观。如何让用户理解此次主动召回,打消他们各方面疑虑,是理想汽车在启动召回时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10月31日,理想汽车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理想MEGA 2024款召回|我们集中回应大家的关切》长文,开篇即向车主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对广大用户的担忧和关切表示理解。
在官方声明中,理想汽车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而是集中回应了公众最关心的八个问题。
关于车门开启,理想汽车详细说明了该事故发生后,整车自动解锁,同时前后排均配备有机械应急拉手,可以保证车内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解锁开门离开车辆。
关于逃生时间,理想汽车澄清了“从发现问题到紧急逃生只有短短几秒”的公众观感,透露云端预警系统实际在起火前4个多小时已发出警报,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与车主和驾驶员联系。
最后
事实上,无论是燃油时代还是电动时代,召回本身都绝对不是一个负面行为,它是企业主动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内卷的当下,企业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表面形象上的“完美无瑕”,而在于拥有快速识别、响应和解决问题的体系化能力。
通过此次事件,理想汽车证明了其将用户安全置于企业短期利益之上的价值观,以及将用户安全作为纯电战略基石的决心。虽然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但支撑企业穿越周期、赢得长期信任的根本路径,仍然是这种对安全的敬畏与坚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