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价比”时代崛起,折扣零售重塑消费版图

2025-11-27 11:16

“在折扣店购物”与“少花钱”“将就”划等号的时代结束了。

时移世易,穿行于宽敞明亮的奥特莱斯,或熟练地在特卖电商平台筛选心仪的品牌好物,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日常。这不再是一个关于“省钱”的羞赧话题,而是一种被广泛接纳的理性生活方式。

这股浪潮的背后,是中国消费市场步入“质价比”时代的深刻变局。消费者对真实价值的追求变得空前敏锐——他们既渴望品质与品牌,也执着于合理的价格。这种对价值最大化的极致追求,正猛烈冲击着传统的零售渠道格局,为折扣零售业态提供了最肥沃的生长土壤,一场结构性的渠道变革正在加速进行。


折扣不止于低价,理性消费浪潮来袭

当前,随着经济步入平稳增长期,折扣渠道的“逆周期”特性开始凸显。

两组数据侧面佐证了折扣零售业态的上述特性。近期发布的《2025中国奥特莱斯行业深度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的统计周期内,全国205家品质化奥特莱斯(通常指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入驻品牌超过100个)实现了高达1800亿元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9%。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客流量,逼近9亿人次,同比增长12.5%。

从增长趋势看,其动能更为强劲。报告显示,从2024年三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纳入统计的全国百家在营奥莱项目,销售额同比增速从3.8%一路攀升至12.8%,客流量增速更是从6.2%跃升至16.3%。这种“量额双增”的态势持续巩固,显著跑赢了购物中心、百货等传统零售业态,印证了折扣模式在当前环境下的强大吸引力与增长韧性。

另一组数据则是日前发布的唯品会三季度财报,公司在该季度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答卷。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唯品会总收入达到214亿元,同比增长3.4%,优于市场预期。其中,服装品类的良好增长趋势是主要驱动力。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14.6%。

驱动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的根本力量,来自于消费端心智的深刻变迁。

尼尔森IQ发布的《2025中国零售渠道报告》对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快消市场主要渠道的价格敏感度全面攀升:网购渠道为80%,O2O(线上到线下)和超市渠道均为72%,大卖场为77%,便利店为45%。这一普遍性提升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折扣化已成为消费新常态。消费者倾向于简单、直接的折扣方式,并逐渐习惯于在明确的折扣渠道完成购买。

然而,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分点是,今天的“价格敏感”绝不等于“唯价格论”。同一份报告强调,仅有17%的受访者会为了省钱而单纯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这意味着,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在追求折扣的同时,内心深处有一条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他们不愿,也几乎不会为了低价而牺牲对商品品质、品牌信誉、购物体验的核心诉求。

比如今年七夕唯品会推出的奢侈品特卖活动,上线了大量“冰点价”的Burberry、Coach、MK等国际大牌商品,吸引到众多追求品牌但注重预算的年轻消费者,热门款式快速售罄。这直观地展示了“边买奢侈品边省钱”的消费现象。

这正是“质价比”时代崛起的核心——它是品质、品牌与价格的综合函数。消费者正在用实际行动,支持那些能够提供“超值”品牌好物的渠道。他们既要“买得省”,更要“买得对”,甚至“买得精”。这种消费心理的升级,迫使折扣零售商必须超越单纯的价格战,在商品品质、品牌矩阵、正品保障和购物体验上构建更深层次的竞争力。

 

关于“价值”的消费心智争夺战

中国的零售市场上演的渠道变革与价值回归,正是全球零售发展史当中已被验证的历史规律。折扣业态在成熟市场中始终占据着稳固的一席之地,并常常在经济增速放缓期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以始创于美国、风靡全球的开市客(Costco)为例,它主打会员制仓储批发模式,通过极致供应链效率与精选SKU策略,成功捆绑了全球中产家庭的核心消费。

日本的唐吉诃德(Don Quijote)则以“压缩陈列”的寻宝式购物体验和全时段营业,在“失落的几十年”里逆势扩张,成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性价比需求的生活据点。

这些国际巨头的成功路径各异,但核心都指向了一点。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期,消费者预算收紧,对价格的敏感度提升,但同时,他们对品质和品牌的基本要求并未降低,甚至更为挑剔。

面对消费者更加审视的目光,唯品会近来就在正品鉴定方面加大投入。今年10月,唯品会宣布全面接入中检鉴真(即中国中检奢侈品鉴定中心),中检鉴真将选派鉴定师入驻唯品会仓库,对唯品会的高端消费品进行全检,且将逐步实现中检鉴定报告全覆盖。唯品会因此成为行业内首家完成此举的电商平台。

这一举措强化了其“正品特卖”的心智,尤其是在奢侈品等高价值商品领域,解决了消费者最大的信任痛点,为“价值”底线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折扣零售的浪潮方兴未艾,但其未来的发展路径绝非一片坦途。随着折扣模式被验证为主流,入局者将越来越多。

如何保持独特的价值主张和供应链优势,是每个玩家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让折扣业态更精准地切中消费者对价格与品质的矛盾需求,就需要提供更有保障的品牌商品,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但无论如何,消费者的钱包与心智,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折扣渠道敞开大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