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独立制片人的困境与可能性(5)
王小鲁
14:01
2010-03-19
订阅
 1  |  2  |  3  |  4  |  5 

访谈

王:现在国内的制片人我们觉得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张伟平、韩三平、王中磊这种。独立制片人我想到的不多,可能都在各个角落里做自己的事情,我觉得你是一个,方励也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你们都是有一种非常显著的电影迷恋或者电影情怀。还有贾樟柯、王小帅目前自己本身也是制片人,这些人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但是像张伟平和贾樟柯来说还是有区别。

崔:你说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王:比如说贾樟柯目前在给韩杰做制片人。他们在方向上,比如在精神上、内容上还是有些不同。比如张伟平投资《黄金甲》,贾樟柯则可能不会投资这个电影。你觉得你和贾樟柯有什么区别?

崔:他是资深人士,我们很不一样,他是从导演开始的。但是有一个模式可能相同,就是支持新人。就像我和赵晔这样的模式,我希望跟赵晔再合作至少两部片子。资本的介入迫使你最后要面对的是市场;说实话,只有在面对市场和观众的前提下,独立才有存在的土壤,否则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对于我来说,独立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控制。我目前策划的几个项目的投资都在一千万人民币之内,在题材选择和创作方向上争取最大自由度,同时寻求业内合作伙伴,保证影片的宣传、发行和回收这几个环节。

王:你如何选择导演与项目?

崔:与独立导演的合作要非常小心。他们在操作上也有很多欠缺,经验不足,与制作人员的磨合等等。我基本不管拍摄,制作承包给导演,这是一个过程。2003到2006年我什么都没有做,专心研究电影和市场;等到项目决策的时候还是比较自信的吧,至少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王:现在很多制片人电影见识和文化使命感有限。张伟平最早是药剂师,后来是做房地产。韩三平他以前做过导演,拍摄《毛泽东的故事》,但他走的是主旋律加大片这样的一条路。在他的眼光中,是很少有文艺片和独立电影这样的内容的。

崔:我以为韩三平是官员。

王:官员就是要政绩,不顾长期的文化培养。你怎么选择新导演?

崔:对于新导演,我通常从他们的第二或者第三部片子进行合作;从他们的第一部片子开始了解他们,与他们进行沟通。我选导演的时候总是先考虑他们自身和作品的优点,他们的出发点是否真诚。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很清楚我不要什么东西。

王:我们现在的电影,其实很多有现实感的创作方向都被电影人刻意略过去了。那些现实表达则多是存在于地下导演的小制作中。但是前几年有一个说法,大投资稳赚,中等投资稳赔,小投资靠赌博。现实表达的电影市场状况不佳。把有现实感的作品制造出来,可以抒发现实感受,又可以赚钱,你觉得可能性在哪里?

崔:我觉得需要那些拥有市场发行资深经验的公司支持,需要国内专业发行和推广公司的介入。我女儿会带我去影院看所有的大片,我想如果造娱乐大片的公司每年都能支持一部小片,观众的观影心态和习惯可以慢慢被引导,变得更健康。中国的纯粹影评太少了,更多的只是网络上的炒作,这些炒作对观众的观影心态有时候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不知道大投资是否真的稳赚,特别是那些靠网络和媒体炒作的项目。小成本的赌博,主要依赖策划人和导演的眼光和功力;功夫到了,自然能脱颖而出。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考验导演和制片人的时代,也应该是出新人导演的好时机。

王:我猜你的意思是这些有现实感的电影没有票房,是因为机制的问题。包括评价机制,我记得前段时间你对于《阿凡达》的宣传表现出不满。

崔:我其实很喜欢《阿凡达》,它是好莱坞和电影技术革命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和我女儿还有家人圣诞节在美国一起看的,非常享受。我对国内关于《阿》的宣传攻势不是不满,觉得有点奇怪和不可理解。这个片子基本是全球同步上演,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对它宣传推广都不是中国市场这样的,包括好莱坞本身。同时期在美国公演的还有小片《拆弹部队》和其他大片,观众基本是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进电影院看电影。中国媒体,也许是观众给予它的关注,出乎我的预料。

王:《阿凡达》是中影引进的分账大片,后来有一个针对《阿凡达》的扶持国产片《孔子》的计划。其实《孔子》同样是中影集团的片子。中国的垄断就是这样的,媒体他们可以控制,院线也是垄断的。

崔:小成本电影如果没有院线支持,特别难。当然这个也要看你的作品本身,看导演、故事和演员能否抓住观众,靠口碑。

王:2009年你热衷于去电影节,这是权宜之计吗?

崔:还是从《扎来诺尔》的个例开始。《扎》的成功来自于国际影展带来的关注和影响,项目启动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对于这样风格化、同时又是新人的项目,只有依赖国际电影节这个宣传和推动平台。电影节是一种市场,有影评人、发行商和投资商,他们到这个平台来发现新人、了解电影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同时也反馈市场需求。美国今年上映的新片《拆弹部队》,从2008年开始去了许多电影节,为什么在好莱坞那么健全的市场基础上还要去电影节曝光,因为影片的导演和演员基本都是新人,他们也需要这个平台来进行推广和销售。《扎来诺尔》不是适合于电影节,应该说《扎》去电影节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状况下。

王:“影展导演”这个词在目前还是有些敏感。如果有人说你所投资的导演是影展导演,你如何回应?

崔:我不认为有影展导演的存在,也不存在为电影节拍片。也许有人试图这样做过,但我相信他们的结果是失败的。电影节的品位在变化,世界的格局和文化在变化。我认为目前至少在中国,已经不存在影展导演或影展影片。这个主要是由国际影展的品位决定的,我觉得他们已经不再从中国寻求在政治上标新立异、或者富有东方奇观色彩的作品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已经从过去的猎奇心态开始向社会文化深层次读解转化。如果一个创作者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艺术风格,他很快就会被遗忘、被淘汰。

 1  |  2  |  3  |  4  |  5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