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计算机:精选行业龙头公司投资(2)

    
作者:长城证券 张新峰
发布日期:2007-06-28

  近几年来,全国软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40%,2006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实现出口60.6亿美元。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累计认定软件企业达到1.3万家,上千人规模的软件企业约80家,软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5 家,通过CMM5认证的近40家。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实现软件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占全国软件收入的41.7 %;新认定的11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已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4月份,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1435.2亿元,增速达到28.0%,到4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8%,比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软件行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转折,规模性企业恢复了前期的高速增长。东软、用友等国内软件大企业经过几年调整和积累,已经走出业绩增长的低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先机。可以预见,越来越多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期。

  行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中国推行信息化和正版化产生了对软件的巨大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要求,以及《政府采购法》等政策的实施,使国产软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有巨大的信息电子制造业。2006 年我国信息电子制造业规模达37000 亿元,占全球电子工业产值的30%以上,名列世界第二。这个制造业对嵌入式软件有巨大的需求,也为嵌入式软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人力成本优势。软件产业的成本大约70%为人力资源成本,中国的软件人才的成本比印度低30-40%,因此成本优势将增强国内软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软件企业的规模困境。国内上千人的软件企业屈指可数,而印度规模较大的软件外包公司通常有上万人。规模小的带来的问题,一是人员调配有困难,二是技能覆盖面也相对狭窄,三是不易获得较大的订单。

  人才瓶颈。虽然中国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类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是由于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企业较难直接获得符合要求的人才,在相应的培训机构和体制完善之前,人才仍然是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

  基础软件领域薄弱。由于中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迟、投入小,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在不容易形成垄断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领域,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在已形成垄断的基础软件领域很难进入。

  制造业行业软件落后。尽管我国软件业、制造业的相互渗透作用正逐步加强,但软件业尚未对制造业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也没有对软件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二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

  行业中重点关注的细分子行业

  在2007年,我们建议关注软件外包,行业管理软件,3G软件等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细分子行业。

  1.软件外包—看得见的大蛋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业面临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企业为将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保持核心竞争力,将非关键业务交由外部的合适企业完成,这就是业务外包。在外包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软件外包,目前全球软件产值的1/3是通过对外发包的形式完成的。

  通常软件外包项目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低端的外包加工。承包商不参与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仅负责其中整个系统某些子模块的编程,或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第二层,中端的外包加工。承包商不参与需求分析,参与系统设计活动,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第三层,高端的外包加工。承包方参与客户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过程,其重要的特点是参与客户的需求分析过程,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

  印度的软件产业经过多年从事软件外包编码的专业代工,印度大型软件公司在软件项目的系统需求分析、软件整体框架设计、开发流程控制、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朝着信息技术价值链的上游推进,开始提供系统集成、方案执行、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承接金融服务、电信设备和制造业的全系列软件工程服务。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项目大多为低端外包出口,中高端的项目很少;以做数据录入、编码测试等工作为主,这不利于软件业的长期发展和做大做强。

  2006年中国离岸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5.4%。未来几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呈膨胀式增长,IDC估计2005年至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2%。据麦肯锡预测,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 亿美元。

  软件外包—通向国际化的快车道

  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需求,以软件外包作为突破口是实现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通过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整合资源、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中国软件”品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将增强中国软件企业、软件产品与信息服务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

  软件外包—来自利润的诱惑

  国内行业应用软件的利润通常在10%以内,并且受到政策影响波动很大。相比之下,软件外包业务的利润相当客观。面向日本的BPO(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而对美国的外包业务利润率则高达30-40%,并且整体呈现高速增长。

  对日软件外包仍是主体

  当前日本是中国软件出口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占到软件外包来源的56.3%。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合作的天然优势,中国也是日本发包的最大目的地,大约占日本发包的60%。2005年,日本IT服务市场规模达830亿美元,今后几年保持年均5~6%的增速。2005年,日本嵌入式软件市场规模为225亿美元,人才缺口达9.4万人。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占日本IT服务市场的比重不及1%,因此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对日软件外包市场年均增速将在30%以上。

  对欧美的软件外包在竞争中成长

  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其中美国占全球软件发包市场的65%,而日本仅占10%。但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原因,美国的软件外包主要由印度承接,欧洲的软件外包主要由爱尔兰承接。由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进入日本外包领域,价格已经被压得越来越低。同样做一个项目,美国项目的价格至少比日本项目高30%。另外,从软件外包的外包内容来看,日本客户一般倾向于自己做分析,整体设计甚至详细设计,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大多只是承担一些加工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而美国客户更倾向于把比较大的软件开发项目和项目中比较烦琐的模块整体外包,这对软件服务商的管理水平和流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利于软件外包服务商获取更多的国际化的经验。可见从利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日本的软件外包发包市场均难以与欧美相媲美,因此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规模,就必须加快开拓欧美的外包市场。

  印度软件企业的人力成本每年以15%的速率增长,印度软件企业对美外包的报价也在以30-40%的速度上涨,同时印度的IT人才的供给也渐渐不能满足需求,而中国比印度略低的开发成本以及大量优秀的开发人才,也给国内企业带来和印度软件外包巨头竞争的机会。今年4月9日,微软宣布与宝信软件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合作的一个重点方向也是外包,微软将帮助宝信拓展欧美外包市场。在此之前,微软已经与中软、神州数码、浪潮、创智、浙大网新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一些项目外包给这些国内企业,其中仅中软一家承接的微软外包项目就有四五百人之多。在未来几年内,微软将有1 亿美元的外包订单发给中国。

  国内市场——下一个外包机会

 1  |  2  |  3  |  4  |  5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