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又到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做出权衡的时刻。
虽然李克强通过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没有改变,但其短期稳增长的态度已显。李克强在7月16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已成型。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说,下半年政策将整体保持与此前的连贯性,支持的重点集中在环保、节能、新技术、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上来,采取信贷和财税政策相结合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全文】
-
李克强区间”传递清晰信号
李克强于此时提出 “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在确认“保底”必要性的同时,也解释了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互为支撑的关系。[详细]
-
新政府 新逻辑
容忍经济减速的同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转型,成为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关键在简政放权。[详细]
-
上海自贸区动了谁的奶酪?
李克强推行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决心,应该不仅停留于经济领域,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深意。[详细]
-
何妨再提减税
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谷,调整经济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必须拿出过苦日子的魄力,削减政府部门不必要的财政开支,还富于民,激活民间的财富创造力。 [详细]
6月底,从南京到杭州的宁杭高铁将通车,标志着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高铁网络基本形成。至此,长三角被称为“铁三角”已受之无愧,这对长三角未来的变化意义重大,产业要素布局面临重新洗牌。【详细】
借着产业转移和城市群的建立、发展壮大,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主要城市聚集的三大城市群,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城市群,或将迎来新一波发展契机。【详细】
一个确定的信号是:尽管困难重重,但行业协会却并不希望政府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我们不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市场的问题,应该让市场解决。”【详细】
经济增长有没有“底线”,“上、下限”对于当下的宏观经济有何深意,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怎样看待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和手段?理解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至关重要。【详细】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高新制造业基地,无锡正在通过多项优厚的条件吸引着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要素的积聚。而这,正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的缩影。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机会,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之路在长三角地区尤为显著。【详细】
如果我们真心实意地将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体系的一部分,要充分发展联系农村与城市的纽带作用,而不是把小城镇作一个“准城市”,我们就应对小城镇的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详细】
目前,所有针对金融自由化的处方都应该在现有体制背景下提供。无论准确的时间框架为何,如果想要资本配置为实现最终的再平衡目标贡献积极力量,那么深化国有银行改革都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详细】
从欢歌到弦断,折射出民间金融市场存在的必然与必要,同时也引人反思,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改革,让这一体外循环的庞大资金阳光化?灰色身份让它们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百害而无一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