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看内地与香港文化(3)
导语:我觉得,现在产生的冲突是过渡时期暂时的现象,我同意昨天座谈时,香港官员跟我说的一句话,对于(内地和香港)不同制度文化的融合,十五年太短了,融合是需要很长时期的过程的,包括香港本地人才的崛起和培养方面

 

当然我觉得,孔庆东说港人对内地人是狼,欺负歧视内地人,这个观点不完全符合实际。比如,中国改革开放34年,从香港引进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这些因素非常得多,香港可以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中国今天的富裕立过功,这是内地有识之士的共识。直到现在为止,内地各个省,重要的城市,到香港来招商、洽谈的也很多,所以,用这个香港人是狼,对内地人不好来概括他们是非常偏激的,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

1998年4月8日,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先生接见我,做了一个两人的谈话。因为当时我写的《交锋》得到万里先生的非常重视,谈话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内地的情况,那时极左很严重,在谈话结束的时候,他问我怎么看香港的形势呢,1998年?我说“万老,请指示”。他说有左,有左就不好,没有左就很好。那么现在,我觉得,万里先生所批评的左,集中体现在孔庆东先生身上,他就是大陆极左势力。他还有乌有之乡等网站对我们香港同胞的污蔑,我作为大陆的知识分子,今天在香港的讲坛上,我要说他是挑拨族群分裂的一个人物。

在关键的冲突方面,港人也不是一点责任也没有,比如在报刊上卖广告,画蝗虫俯瞰维多利亚港湾,这个我觉得太情绪化了。曾小姐(主持人)你是从台湾来的,来了近20年了,你也有必要客观看这个,我要是讲的不对的地方, 你也可以提出来。昨天,我与香港政府官员见面,有官员跟我说,中央政府是很支持香港的。近年来在金融政策方面,给香港很多政策上的便利和支持,所以中央政府是希望香港繁荣,希望香港保持现在的状态的。

今天我惊讶地看到北京的《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在前一期刊登了香港大律师王竞峰,他在香港中环做大律师,说这十五年来,香港的法制,比港英时期还要好,甚至比英国本土要好。还有我们的《亚洲周刊》的邱总,谈到香港媒体,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香港媒体的自由度也比港英时期要好,就是违章建筑建设的批评,对高管的批评在港英时期也是不可能的。新闻媒体的自由,今天在整个大局上来看,香港最珍贵的价值观,法制的自由仍然存在,仍然发展得很好,也是和中央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的

自由行有很多弊病的同时,也在给港人送钱,这也是比较好的。我观察到,这几年社会公德也是逐渐在进步,这些我们也要看到。人们用蝗虫来概括,是很情绪化的。我觉得内地和香港的观念的冲突,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第三个,我来说说,政府制度方面的缺失和应对方面的问题。比如孕妇生子谈起,我做了些调查,大概从2004年开始,特区政府给内地孕妇配额,这个配额是出售的,叫做预约,内地有孕妇可以预约来香港生子,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是3.8万港币,私立医院6.8万港币。这个预约的名额是特区政府指定的,当然我觉得预约的名额是有多方面考虑,比如解决香港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对非典时期的医院有救助因素,起源可能在里面。

解决香港出生率下降有不同办法,解决“双非孕妇”也有不同办法。我觉得内地有很多学生在香港读书,大概有七八年的历史了,这不摆在这吗?有这么多年轻人在这了。有很多双非孕妇在这生了孩子就抱走了,因为她们在香港没有房子,由他们(刚出生的小孩)来帮助香港保人民,那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呀?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内地学生来香港读了四年书,生活了四年,了解香港的环境包括,制度、法律还有人文环境,所以更多地吸收这些人参与香港的建设,在香港就业不是更好嘛?我自己是这样想的,由内地孕妇生子来香港解决香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是远水。过去,内地生来香港毕业后的就业的门槛很高,限制比较多。现在可能好一些,我昨天听到,内地生在香港工作,毕业后有一年的时间找不到工作的话,就得离开。其实这方面,还是有余地进行制度设计的。这些年轻人二十出头,受得教育也很好,这不是很好的建设香港的生力军吗?

我是这样看的,要么就是降低门槛,要么就取消04年开始的向内地孕妇出售配额的预约制度,要不有需求,就扩建医院嘛。我了解到,特区政府支出5%在医院建设方面,这虽然不是很低,但是还能提高一些,其实可以建医院,比如妇幼医院之类的,还是有很多的措施的,我现在看到的是,明年可能取消这个政策,采取这样的措施,我觉得政策上可以检讨这个。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