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破封存,告慰离魂(2)
导语:时代在变、公路在变,昔日的战场也在改变,但人们对中国远征军的感情却难于改变。“中国远征军”不仅仅是一个过去的名称,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夹杂着失败与胜利、悲哀与喜悦的永远值得回忆的时代的标志

 

1944 年4 月,得到重新装备的中国驻印军主力被日军纠缠在狭窄的缅北胡康和孟拱谷地而施展不开,眼看着令人生畏的雨季又要到来。史迪威只好冒险用大兵团深入敌后百余公里突袭密支那机场,其目的就是为了赶在雨季之前把战场引向开阔的平原。与此相反,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敦促之下,5 月11 日中国远征军发动怒江反攻,导致了松山和腾冲战役在泥泞中进行,增加了作战的困难和士兵的伤亡。

同时,日军进攻印度英帕尔的战役中因为雨季的到来而陷入灭顶之灾。最后在1945 年5 月,英国皇家战车在通往缅甸首都仰光的公路上碾压着日本残兵的尸体一路南下时,预示着雨季来临的雷声又在远方群山中隆隆作响……

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印的抗战,是中国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光辉典范,这就是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中华民族只要坚持到最后是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的。用史迪威将军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要给予吃苦耐劳的中国士兵良好的装备和训练,那么他们就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媲美!记住,训练的装备也是很重要的。

时代在变、公路在变,昔日的战场也在改变,但人们对中国远征军的感情却难于改变。“中国远征军”不仅仅是一个过去的名称,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夹杂着失败与胜利、悲哀与喜悦的永远值得回忆的时代的标志。

如今我们沿着这条滇缅公路或者史迪威公路旅行,仍然可以寻觅那个时代的踪迹:这条流淌过汗水、泪水和血水的公路,有的地方仍然坑坑洼洼,劳工筑路的镐迹依然在怒江路边依稀可见,人们仍然愿意去摸一摸惠通桥斑驳的铁锈和伤痕。松山的坑道仍然在讲述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这里任何一寸土壤都被战火烧炼熏焦,被鲜血渗透浸泡。在边陲重镇腾冲原英国领事馆,密集的弹痕如浮雕依然镶嵌在残垣断壁上;在今天的缅甸,同古车站的铁柱仍然可以看到弹孔;八莫的日军地堡残骸仍然在散发臭气;密支那车站旁的居民区还有“孤魂野鬼”,这里曾经是中国第十四师的墓地。在遥远的印度蓝姆迦,驻印军的营房住着裹头巾的印度锡克族士兵,在雷多小镇,中印油管变成了电线杆……

还有年过古稀的老兵在异国他乡望眼欲穿盼望着祖国的呼唤,在缅甸各地被捣毁的远征军墓地和野人山仍然流传着“闹鬼”的故事。老兵希望回家,而死去的“鬼魂”也希望回家。缅甸人说“闹鬼”,在我们看来,那是我们死去的远征军士兵在哀嚎哭泣,他们想回家,他们想要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把他们带回家……

注:本书为云南卫视《中国远征军》纪录片的同名书,本文为该书序言。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